[发明专利]对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出入口的安全装置进行支承的支承装置和支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79449.2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5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崇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13/26 | 分类号: | B66B1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欧阳柳青;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置于 电梯 出入口 安全装置 进行 支承 装置 方法 | ||
提供能够利用门挡柱可靠地支承安全装置的电梯的安全装置的支承装置。电梯的安全装置的支承装置具有:支承体,其沿着电梯的轿厢的出入口的门挡面进行配置,支承安全装置的投光体或受光体;上部把持体,其统一把持所述支承体的上部和所述门挡面的上部;以及下部把持体,其在收纳于地坎的槽中的状态下从所述支承体的下部的正面侧横跨到所述门挡的下部的背面侧地进行配置,所述地坎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出入口的下缘部,所述下部把持体以在铅垂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体的下部,在移动到下方时,所述下部把持体配置于比夹着所述支承体的下部和所述门挡面的下部的位置靠下方处,在移动到上方时,所述下部把持体配置于夹着所述支承体的下部和所述门挡面的下部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出入口的安全装置进行支承的支承装置和支承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电梯的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能够设置于已设的轿厢门和门挡柱。此时,投光器或受光器配置于比已设的门挡柱的门挡面靠层站侧的位置。从比门挡面靠层站侧延伸的延长臂的端部收纳于轿厢的地坎的槽,由此,投光器的下部或受光器的下部支承于门挡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401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安全装置中,延长臂容易变形。因此,无法利用已设的门挡柱可靠地支承投光器的下部或受光器的下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门挡柱可靠地支承安全装置的电梯的安全装置的支承装置和支承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安全装置的支承装置具有:支承体,其沿着电梯的轿厢的出入口的门挡面进行配置,支承安全装置的投光体或受光体;上部把持体,其统一把持所述支承体的上部和所述门挡面的上部;以及下部把持体,其在收纳于地坎的槽中的状态下从所述支承体的下部的正面侧横跨到所述门挡的下部的背面侧地进行配置,所述地坎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出入口的下缘部,所述下部把持体以在铅垂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体的下部,在移动到下方时,所述下部把持体配置于比夹着所述支承体的下部和所述门挡面的下部的位置靠下方处,在移动到上方时,所述下部把持体配置于夹着所述支承体的下部和所述门挡面的下部的位置。
本发明的电梯的安全装置的支承方法具有以下工序:上部把持工序,利用上部把持体统一把持对电梯的安全装置的投光体或受光体进行支承的支承体的上部和所述电梯的轿厢的出入口的门挡面的上部;以及下部把持工序,在利用下部把持体统一把持所述支承体的下部和所述门挡面的下部时,将以在铅垂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体的所述下部把持体在收纳于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出入口的下缘部的槽中的状态下,配置成从所述支承体的下部的正面侧横跨到所述门挡的下部的背面侧,使所述下部把持体从比夹着所述支承体的下部和所述门挡面的下部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向上方移动到夹着所述支承体的下部和所述门挡面的下部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上部把持体统一把持支承体的上部和门挡面的上部。下部把持体在收纳于设置于轿厢的出入口的下缘部的槽中的状态下,夹着支承体的下部和门挡面的下部。因此,能够利用门挡柱可靠地支承安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安全装置的电梯的轿厢的横剖视图。
图2是设置有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安全装置的电梯的轿厢的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安全装置的受光体的安装状态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4是安装有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安全装置的受光体的门挡柱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94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