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单相绕组的电动马达的保护电路、具有这种保护电路的电离心泵和电油雾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80115.7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9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延斯·魏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立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6/26 | 分类号: | H02P6/26;H02P29/024;H02P8/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潘小军;杨靖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单相 绕组 电动 马达 保护 电路 这种 离心泵 电油雾 分离器 | ||
本发明涉及具有单相绕组(3)的电动马达的保护电路,该单相绕组由具有中心抽头(7)的两个子线圈(5、6)构成,其中,子线圈(5、6)的两个绕组端分别经由开关元件(8、9)与接地端(10)连接。本发明的任务是,在按类属的电动马达中,实现减少开关元件热负荷、改善运转平稳性、减少印刷电路板受热、改善EMC特性、对整体电路的更稳固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引导损耗以及附加地防护来自供电网络的其他过压脉冲。该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11和14的特征来解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单相绕组(3)的电动马达的保护电路,该单相绕组由具有中心抽头(7)的两个子线圈(5、6)构成,其中,子线圈(5、6)的两个绕组端分别经由开关元件(8、9)与接地端(10)连接。
背景技术
对按类属的具有单相绕组的电动马达的整流如下这样地实现,即,两个开关元件与马达的电动转速同步地交替接通。通过交替接通,在电动马达的定子中产生旋转场,该旋转场带动永磁体转子。这种电路又称为M电路。当转换马达绕组时,存储在相应子线圈中的电能必定减少。由于上述互连电路中未能采用续流二极管,因此开关元件处的电压会上升到其击穿电压(雪崩击穿),并且电流继续经由该开关元件流向大地。这会导致电流骤增。在此情形下,根据施加脉冲时的时间、击穿电压和此时流过的电流算出损失功率。由于雪崩击穿能量极高,因此构件在此时要承受极高热负荷。出于经济原因,开关元件热负荷能力的容忍度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高的马达功率,则须考虑到对构件的热破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按类属的电动马达中,实现减少开关元件热负荷、改善运转平稳性、减少印刷电路板受热、改善EMC特性、对整体电路的更稳固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引导损耗以及附加地防护来自供电网络的其他过压脉冲。
该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11和14的特征来解决。由于开关元件、例如场效应晶体管或双极晶体管不能承受高压脉冲,其中,每单位时间的能量输入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提出的是,让子线圈(5、6)的关断电流经由与开关元件(8、9)并联的电功率构件导出。在此,在子线圈(5或6)中存储的能量经由功率构件的电阻转化为热能。由此,使开关元件(8、9)受到的热负荷显著降低。以此方式,该功率构件保护开关元件(8、9)免遭可能的热损坏或热破坏。
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示出。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大体上在于,子线圈(5、6)的关断电流能够被控制。由此能与不同的环境条件或特殊要求相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设置的是,电功率构件为功率齐纳二极管(11、12),其中,给每个子线圈(5、6)均配属有功率齐纳二极管(11或12)。这种解决方案至少能够满足对开关元件(8、9)进行热保护的要求。
为了附加地能够更易于设定和优化保护电路的特性,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出的是,采用双极功率晶体管(13、14)作为电功率构件,其中,给每个子线圈(5、6)均配属有双极功率晶体管(13或14)。
为了实现更灵敏地控制要导出的电流,功率晶体管(13)能被双极控制晶体管(14)导通,该双极控制晶体管的发射极联接至功率晶体管(13)的基极。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改进方案中设置的是,将控制晶体管(14)的基极与反向运行的控制齐纳二极管(15)连接。由此实现必须首先达到控制齐纳二极管(15)的击穿电压,才使基极电流在控制晶体管(14)中流动,然后该控制晶体管接通并控制功率晶体管(13)。
控制晶体管(14)的附加布线能够对EMC特性产生正面影响。
为了使这些晶体管处的基极-发射极电压不会过高进而保证快速切换,控制晶体管(14)的基极经由肖特基二极管一方面与子线圈的线圈端连接,而另一方面与功率晶体管(13)的基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立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标立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01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