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冲击磨损零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80244.6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6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聒田英治;北村浩二;前田和生;小林直己;野田隆司;波多野守;天田贵文;根石豊;宫西庆;西岛良二;泷口大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2C38/00;C22C38/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磨损 零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耐冲击磨损零件,其中,该耐冲击磨损零件由硬度53HRC以上且57HRC以下的钢构成,该钢含有0.41质量%以上且0.44质量%以下的C、0.2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的Si、0.2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n、0.0005质量%以上且0.0050质量%以下的S、0.6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Ni、0.7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Cr、0.1质量%以上且0.6质量%以下的Mo、0.02质量%以上且0.03质量%以下的Nb、0.01质量%以上且0.04质量%以下的Ti、0.0005质量%以上且0.0030质量%以下的B和20质量ppm以上且60质量ppm以下的N,且余部由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所述钢包含:
母相,其包含马氏体相和残余奥氏体相;
第一非金属粒,其分散于所述母相中,且包含从由MnS、TiCN及NbCN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所述钢不包含用M23C6表示的碳化物,所述M为构成所述钢的金属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磨损零件,其中,
所述钢还含有从由0.05质量%以上且0.20质量%以下的V、0.01质量%以上且0.15质量%以下的Zr及0.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Co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磨损零件,其中,
所述母相的晶粒度编号为5以上且8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冲击磨损零件,其中,
所述母相的晶粒度编号为5以上且8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耐冲击磨损零件,其中,
构成所述母相的马氏体相为低温回火马氏体相。
6.一种耐冲击磨损零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
准备由钢构成的钢材的工序,该钢含有0.41质量%以上且0.44质量%以下的C、0.2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的Si、0.2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Mn、0.0005质量%以上且0.0050质量%以下的S、0.6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Ni、0.7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Cr、0.1质量%以上且0.6质量%以下的Mo、0.02质量%以上且0.03质量%以下的Nb、0.01质量%以上且0.04质量%以下的Ti、0.0005质量%以上且0.0030质量%以下的B和20质量ppm以上且60质量ppm以下的N,且余部由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对所述钢材进行热锻或热轧而得到成形体的工序;
通过将所述成形体从945℃以上且1000℃以下的温度冷却至与所述钢的MS点对应的温度以下的温度,对整个所述成形体实施正火处理,由此不包含用M23C6表示的碳化物的工序,所述M为构成所述钢的金属元素;
对实施了正火处理的所述成形体进行淬火硬化处理,之后将该成形体加热至150℃以上且250℃以下的温度,由此将所述成形体的硬度调整至53HRC以上且57HRC以下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冲击磨损零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钢还含有从由0.05质量%以上且0.20质量%以下的V、0.01质量%以上且0.15质量%以下的Zr及0.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Co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024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微生物材料
- 下一篇:利用强度信息的三维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