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体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80304.4 | 申请日: | 2019-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7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沈俊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云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G01N35/00;G01N3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桑传标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体连接装置,该微流体连接装置与使用用于常规样品反应的96孔的反应实验相比,能够使用更少的样品,进行更快的反应观察。该装置包括:具有细管形状的微管;微型阀,由使微管中填充的试剂移动或停止的流体移动单元构成;板状的底板;反应区,通过所述微管提供的样品之间在反应区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区具有观察该化学反应的观察窗,且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上;供给管,将反应区与微管连接;以及从反应区排出反应物的排放管。其与常规ELISA中使用的96孔板相比,实施抗体免疫反应分析的速度明显提升,并且可以用非常少量的样品进行分析,所需费用更低,并且多个反应过程可自动执行中间清洗步骤,减少实验人员的工作量,并且能够在现场即刻实现紧急的免疫反应试验,具有能够飞跃性提升医疗体系及医疗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体连接装置,该装置能够利用极微量的流体观察流体化学反应,尤其是涉及相较于现有试剂反应中使用的96孔板的反应试验,能够使用更少的试剂更快速地观察反应的微流体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以下称为“ELISA”)是指使用以酶为标志物的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體反應)来测定抗原(抗原)或抗体量(抗體量)的方法。
ELISA在临床医学领域、环境或食品污染监测等领域被广泛用作定量分析待分析物内部抗原/抗体的分析工具。ELISA的工序简单,具有灵敏度和选择性高的特性,是一种有效的多重分析工具。
在常规的ELISA中,其过程是通过使用96孔板进行的,将96个样品烧杯或试管垂直和水平地密集插入具有96个插入孔的板中,并且在消耗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后提供可读取颜色的资料。另外,由于所需的样品量应该是能够将烧杯或试管填充到一定水平的量,特别是在样品昂贵的情况下,执行该过程需要大量的成本。因此,当在现场需要即刻诊断时,由于耗时长以及成本问题,存在应用难的问题。
在常规的ELISA中,使用的是96孔板,其基于将单个抗原与针对单个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的基本免疫学原理,为了实施经过多个步骤的免疫分析法,除了必需的成分外,每个反应步骤都必须洗涤除了必需的成分外的物质,并且每个反应步骤都需要通过移液器运输和引入试剂的流程,并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通过肉眼观察到样品发生反应。
但是,抗体免疫反应不仅在研究机构的学术实验中被广泛使用,而且在医院的许多地方作为紧急处理而被广泛使用,由于需要迅速进行紧急治疗,因此需要快速处理。但是,由于常规的ELISA方法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劳力,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不能满足现场医疗的需要而无法通过准确的诊断及时接受治疗。
通过ELISA进行的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将诸如血液或血浆之类的测量样本提供到固定有捕获抗体的底物上,并将样本中存在的目标抗原与捕获抗体结合的过程;将连接有标记物的抗体重新与捕获抗体-抗原结合物以夹心形式结合的过程,以及最终结合酶底物的过程。此时,在每个反应步骤中,必须注射抗原或抗体等样品,且必须等待很长时间,并且在每个反应的中间还需要洗涤和去除不必要的反应物的过程。因此,不可避免的是,一次免疫反应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当使用常规的96孔板时,为了可以在视觉上区分反应,使用了大量昂贵的样品,花费巨大。
因此,需要一种反应装置技术,其与常规ELISA中使用的96孔板相比,实施抗体免疫反应分析的速度要快得多,并且它可以用非常少量的样品进行分析,所需费用更低,并且多个反应过程可自动执行中间清洗步骤,减少实验人员的工作量。
[现有技术文献]
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515020号(公告日:2015.04.2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云大学校产学协力团,未经光云大学校产学协力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03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