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纺布、该无纺布的层叠无纺布、及使用它们作为表皮材料而成的复合吸音材料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80081822.8 申请日: 2019-12-12
公开(公告)号: CN113195819B 公开(公告)日: 2023-06-09
发明(设计)人: 山室信也;冈村知惠;小尾留美名;盐田英治;加藤一史;中西康夫 申请(专利权)人: 旭化成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D04H3/14 分类号: D04H3/14;B32B5/26;D04H3/016;G10K11/16;G10K11/168
代理公司: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李茂家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无纺布 层叠 使用 它们 作为 表皮 材料 复合 吸音
【说明书】:

提供成型性良好、形态稳定性优异、并且即使薄的低单位面积重量区域也可以发挥充分的吸音赋予效果的作为复合吸音材料的表皮材料合适的无纺布和层叠无纺布。本发明涉及无纺布及其制法、层叠2张以上该无纺布而成的层叠无纺布、以及将该无纺布或层叠无纺布与作为吸音材料的连续气泡树脂发泡体或纤维多孔材料层叠而成的复合吸音材料,该无纺布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平均纤维直径0.3μm以上且7μm以下的至少一层的超细纤维层(M)、和平均纤维直径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至少一层的连续长纤维层(S)一体化而成的层叠结构,该超细纤维层(M)和该连续长纤维层(S)的粘接面积率为45%以上且8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在作为复合吸音材料的表皮材料使用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基材的吸音性,并且成型性良好、薄型、轻量、且形态稳定性优异、与基材的接合性也优异的无纺布,该无纺布的层叠无纺布以及使用它们、及使用其作为表皮材料而成的复合吸音材料。

背景技术

车辆等行驶时,会产生源自被装载于车辆的引擎和驱动系统的噪音、行驶中的路面噪声、风噪声等各种噪音。为了不使这种噪音对搭乘人员造成不快感,在引擎罩、仪表板、顶棚材料、车门内饰板、驾驶室底板等的壁面适用吸音材料作为噪音对策。例如专利文献1中,作为吸音材料,提出了无纺布、树脂发泡体等由多孔材料形成的吸音材料;在这些吸音基材上层叠透气性控制于恒定范围内的无纺布、树脂膜等表皮层并一体化而成的层叠结构体。但是,表皮层为了形成各汽车构件的复杂形状,需要成型性,并且要求兼顾透气的控制和成型性。

以下的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由无纺布表面材料和合成纤维无纺布背面材料形成的吸音材料,其中,所述无纺布表面材料由通过熔喷超细纤维层和合成纤维长纤维层的热压接进行一体化而成的层叠无纺布形成,所述合成纤维无纺布背面材料具有体积密度为0.005~0.15g/cm3的粗的结构,但是对于无纺布表面材料的成型性没有任何记载。进而,表面材料的合成纤维无纺布的影响大、不能实现吸收宽频率的声音。

以下的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熔喷超细纤维层和加入有纺粘无纺布的基布的短纤维无纺布通过机械交织法层叠一体化而成的成型性优异的无纺布,但是由于利用机械交织法层叠一体化,因此从作为汽车构件的省空间化的观点考虑,存在无纺布的厚度较厚的缺点。另外,存在由于成为声音会直接传入至因机械交织法所产生的孔的部位而吸音性差的缺点、纤维被断裂而无纺布强度、刚性降低以致产生粉尘的原因的缺点。

以下的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对于热压接型长纤维无纺布的构成纤维配混与聚酯非相容的聚合物、使分子取向降低,改善了成型性的无纺布,但是若仅利用纤维直径比较大的纺粘无纺布,则透气性过高、提高基材的吸音性的效果不充分。

进而,以下的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一种无纺布,其为将抑制了取向结晶的热塑性长纤维层作为上下层、将平均纤维直径2μm~10μm的利用熔喷法制作的热塑性微细纤维层作为中间层、各层利用包毡滚筒平光机通过热粘接进行一体化而成的无纺布,该热粘接为该热塑性长纤维层的纤维表面彼此中的点粘接、以及该热塑性长纤维层的纤维表面与前述热塑性微细纤维层的纤维表面中的点粘接。但是,上述层叠无纺布虽然热成型性优异,但在如汽车构件的成型那种高温下进行成型时热收缩量大,因此存在容易产生皱折这种缺点。另外,由于中间层的热塑性微细纤维的纤维直径大,因此致密性欠缺,作为汽车用复合吸音材料的表皮材料,存在吸音性差这种缺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216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5742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70541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愿2009-14542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56035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18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