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电换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83754.9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8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池内伸介;持田洋一;黑川文弥;梅泽青司;安达永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4R17/00 | 分类号: | H04R17/00;H10N30/8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朴云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换能器 | ||
多个梁部(122)各自与板状部(121)的外周侧面(122s)连接,并且延伸为远离板状部(121)。多个梁部(122)在外周侧面(121s)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基端部(123)连接于多个梁部(122)各自的与板状部(121)侧相反侧的端部,并与板状部(121)配置为同心圆状,且是圆环状。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多个梁部(122)各自从板状部(121)侧到基端部(123)侧具有彼此相同的外形,并且外形的至少一部分弯曲。在多个梁部(122)中的在上述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梁部(122)彼此之间,设置有沿着位于两侧的梁部(12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狭缝(12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电换能器。
背景技术
作为公开了压电换能器的结构的在先文献,有日本特表2016-536155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2576号公报(专利文献2)以及国际公开第2013/042316号(专利文献3)。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压电换能器中,移动单元通过与至少一个压电构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弯曲部与机械支撑件连接。压电构件发挥作用,使得通过施加于压电构件的电场而变形。由此,连接了压电构件的弯曲部挠曲。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压电换能器具备基材、压电薄膜、上部电极以及下部电极。基材具有空洞。压电薄膜被基材支承,具有与空洞对置的可动膜部。在可动膜部形成有狭缝。狭缝将多个悬臂和加重部划分到可动膜部。多个悬臂相对于给定的对称中心配置为旋转对称。加重部与多个悬臂的前端部公共地结合,在对称中心具有重心。上部电极配置在压电薄膜的一个表面。下部电极配置在压电薄膜的另一个表面。
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压电换能器中,振动部具有振动板、压电元件、多个梁以及固定部。压电元件形成在振动板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多个梁设置在振动板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固定部设置在多个梁的外侧。多个梁各自从振动板到固定部在倾斜方向上形成为旋涡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6-5361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225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3/04231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各自记载的压电换能器中,在多个梁部中彼此相邻的梁部彼此的固定端和自由端相邻地配置,因此在压电换能器的驱动时彼此相邻的梁部彼此之间的间隙变大。在压电换能器经由空气振动进行输入输出的情况下,空气通过梁部彼此之间的间隙泄漏,因此相邻的梁部彼此之间的间隙变大会导致压电换能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下降。
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压电换能器中,存在多个梁部中彼此相邻的梁部彼此之间的间隙大的部位,在压电换能器经由空气振动进行输入输出的情况下,空气在间隙大的部位泄漏,因此压电换能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由空气振动进行输入输出的压电换能器,其中,提高了输入输出特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37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晶体管及相关制造技术
- 下一篇:具有包含贯通孔的结构体的层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