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83918.8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5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耕平;宫腰龙;青木孝史;山崎雄满;张洪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B60H1/32;B60L3/00;B60L50/5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杨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气调节 装置 | ||
提供一种在将搭载于车辆的被调温对象冷却时能够将被调温对象的结露的发生避免于未然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控制装置具有电池冷却(优先)+空气调节模式和电池冷却(单独)模式,所述电池冷却(优先)+空气调节模式和电池冷却(单独)模式是基于载热体温度(Tw)和目标载热体温度(TWO)对压缩机(2)的转速进行控制的模式;在这些运转模式下,在载热体温度(Tw)低于比目标载热体温度(TWO)低的规定的强制停止值(TwSL)的情况或成为该强制停止值(TwSL)以下的情况下,在该时点将压缩机(2)停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热泵方式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因为近年来的环境问题的显现化,以从搭载于车辆的电池供给的电力驱动行驶用马达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达到了普及。而且,作为能够应用于这样的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开发了以下的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连接着电动式的压缩机、散热器、吸热器(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室外热交换器;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散热,使在该散热器散热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吸热,从而进行制暖;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散热,使该制冷剂在吸热器蒸发、吸热,从而进行制冷等,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例如电池如果在通过因充放电带来的自发热等而成为高温的环境下进行充放电,则劣化发展,结果有引起动作不良而损坏的危险性。所以,也开发了以下的装置:在制冷剂回路另外设置电池用的蒸发器;使在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和电池用制冷剂(载热体)在该电池用的蒸发器热交换,使该热交换后的载热体向电池循环,从而能够将电池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3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8603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8603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上述那样将电池(搭载于车辆的被调温对象)冷却的情况下,基于载热体的温度和其目标温度对压缩机的转速进行控制,但如果超过控制范围而载热体的温度下降、或者电池的温度过度下降,则有在该电池发生结露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该以往的技术课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将搭载于车辆的被调温对象冷却时能够将被调温对象的结露的发生避免于未然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至少具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室内热交换器,用来使制冷剂与向车室内供给的空气热交换;以及控制装置;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具备被调温对象用热交换器,所述被调温对象用热交换器用来使制冷剂吸热而将搭载于车辆的被调温对象冷却;控制装置具有被调温对象冷却模式,所述被调温对象冷却模式是基于被调温对象用热交换器或被其冷却的对象的温度和其目标温度对压缩机的转速进行控制的模式;控制装置在该被调温对象冷却模式下,在被调温对象用热交换器或被其冷却的对象的温度低于比目标温度低的规定的强制停止值的情况或成为该强制停止值以下的情况下,在该时点将压缩机停止。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具有规定的上限值和规定的下限值,所述上限值被设定在目标温度的上侧,所述下限值被设定在比强制停止值靠上侧且目标温度的下侧;控制装置在被调温对象用热交换器或被其冷却的对象的温度低于强制停止值或成为强制停止值以下而将压缩机停止后,在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执行开启-关闭控制,所述开启-关闭控制是反复进行压缩机的运转/停止的控制。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在开启-关闭控制中将压缩机运转的情况下,以控制上的规定的最低转速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39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担载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有条件移动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