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弹量变动因素部位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90676.5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5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卜部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00 | 分类号: | B21D22/00;G06F30/10;G06F3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李文屿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弹 量变 因素 部位 确定 方法 | ||
1.回弹量变动因素部位确定方法,在由于冲压成型条件的偏差而冲压成型品的回弹量产生变动的情况下,确定成为该回弹量产生变动的因素的所述冲压成型品中的部位,所述回弹量变动因素部位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残余应力分布算出步骤,在预先设定的第一冲压成型条件下进行冲压成型分析,并算出成型下止点处的冲压成型品的残余应力分布;
第一回弹量算出步骤,对设定了在所述第一残余应力分布算出步骤中算出的残余应力分布的冲压成型品进行回弹分析,并算出该冲压成型品上产生的回弹量;
第二残余应力分布算出步骤,在第二冲压成型条件下进行冲压成型分析,并算出成型下止点处的冲压成型品的残余应力分布,所述第二冲压成型条件设定为在所述冲压成型条件的偏差的范围内与所述第一冲压成型条件不同;
应力置换步骤,将在所述第一残余应力分布算出步骤中算出的所述冲压成型品的残余应力分布的一部分区域中的残余应力的值置换为在所述第二残余应力分布算出步骤中算出的所述冲压成型品的残余应力分布的与所述一部分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的残余应力的值;
应力置换回弹量算出步骤,对置换该残余应力的值后的冲压成型品进行回弹分析并算出回弹量;以及
回弹量变动因素部位确定步骤,求出在该应力置换回弹量算出步骤中算出的回弹量与在所述第一回弹量算出步骤中算出的回弹量之差,基于该求出的差确定成为所述冲压成型品的回弹量产生变动的因素的该冲压成型品中的部位,
在所述回弹量变动因素部位确定步骤中,在通过置换冲压成型品的残余应力分布中的一部分区域的残余应力的值从而与置换了整个区域的残余应力的情况相比回弹量之差减小的情况下,确定为该区域是成为由于冲压成型条件的偏差而回弹产生变动的因素的部位。
2.回弹量变动因素部位确定方法,在由于冲压成型条件的偏差而冲压成型品的回弹量产生变动的情况下,确定成为该回弹量产生变动的因素的所述冲压成型品中的部位,所述回弹量变动因素部位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残余应力分布取得步骤,预先在第一冲压成型条件下将第一冲压成型品冲压成型,根据对该第一冲压成型品的脱模后的表面形状进行测定并取得的三维形状测定数据作成第一冲压成型品模型,在利用模具模型将该第一冲压成型品模型夹入到成型下止点的状态下进行力学分析,取得所述第一冲压成型条件下的成型下止点处的所述第一冲压成型品的残余应力分布;
第二残余应力分布取得步骤,预先在第二冲压成型条件下将第二冲压成型品冲压成型,所述第二冲压成型条件是在所述冲压成型条件的偏差的范围内与所述第一冲压成型条件不同的冲压成型条件,根据对该第二冲压成型品的脱模后的表面形状进行测定并取得的三维形状测定数据作成第二冲压成型品模型,在利用模具模型将该第二冲压成型品模型夹入到成型下止点的状态下进行力学分析,取得所述第二冲压成型条件下的成型下止点处的所述第二冲压成型品的残余应力分布;
第一回弹量算出步骤,对设定了在所述第一残余应力分布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残余应力分布的所述第一冲压成型品进行回弹分析,并算出回弹量;
应力置换步骤,将在所述第一残余应力分布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所述第一冲压成型品的残余应力分布中的一部分区域的残余应力的值置换为在所述第二残余应力分布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所述第二冲压成型品的残余应力分布的与所述一部分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的残余应力的值;
应力置换回弹量算出步骤,对置换该残余应力的值后的所述第一冲压成型品进行回弹分析并算出回弹量;以及
回弹量变动因素部位确定步骤,求出在该应力置换回弹量算出步骤中算出的回弹量与在所述第一回弹量算出步骤中算出的回弹量之差,基于该求出的差确定成为所述第一冲压成型品的回弹量产生变动的因素的该第一冲压成型品中的部位,
在所述回弹量变动因素部位确定步骤中,在置换了残余应力分布的一部分区域中的残余应力的值时的回弹量之差与置换了全部残余应力分布时的回弹量之差相比减少的情况下,置换了该残余应力的值的区域确定为是由于冲压成型条件的偏差而回弹量产生变动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弹量变动因素部位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压成型条件是被加工件的机械特性、被加工件的厚度及形状、被加工件的温度、被加工件与模具间的滑动特性、被加工件相对于模具的相对位置、被加工件的位置设定装置的位置及形状、模具材料的机械特性、模具表面的形状、模具的内部构造、板按压压力、板按压位置、向模具构成部件附加板按压压力的装置的位置及形状、模具构成部件的初始相对位置、模具移动的相对速度、模具的振动、模具的温度、气氛温度、气氛成分、加压装置、电磁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06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化学品和金属锂的制备
- 下一篇:质量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