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胞内的化合物的动态分析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91053.X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6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神田胜弘;大床国世;甲斐章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陈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内 化合物 动态 分析 | ||
本发明提供用于使用细胞对药物等化合物的动态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动态分析方法,其为使用细胞的化合物动态分析方法,包括:在容纳有含有对象化合物的细胞的容器中添加第1缓冲液,将前述容器内的温度调节至第1温度并保温,并且将前述容器内的温度调节至比前述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的CE工序;在前述CE工序中,隔开间隔t1地测定前述第1缓冲液中前述化合物的量S和S’,基于前述量S和S’以及前述间隔t1算出前述化合物从前述细胞的基底/基底外侧面的排出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化合物的摄取、代谢、排泄的化合物动态的整体情况的体外(invitro)分析和评价。
背景技术
新药开发工艺中,进行人体内给药来验证疗效的临床试验(“人体临床试验”)在药事法上是必需的,人体临床试验、动物实验需要庞大的开发费用。在转移至这样的动物实验、人体临床试验前的阶段,优选对候选药剂的药效、毒性进行验证、特别是用应用人源细胞的体外试验体系进行评价。
药剂为了在体内发挥药效,必须的是,暂时被肝脏摄取的药剂转变为代谢产物,或者不经代谢而直接作为原来的化合物(母体化合物)被排至血管侧后、再次顺着血流再循环而到达目标脏器、器官。因此,如果在体外试验体系中,也能够在给药后对排至血管侧的医药品候选化合物的再循环组分进行测定、评价作为新药开发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的药效,则会是非常有用的药物动态评价方法。而且,通过掌握包括胆管(胆汁)排泄后作为粪便被排泄至体外的从细胞排泄至毛细胆管的组分(消失组分)、细胞内存留部分在内的药物动态整体情况,能够求出在各组分中的分配比率。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用药剂对培养细胞进行给药、对排泄至在细胞黏附间形成的毛细胆管的组分(消失组分)进行评价的方法。该评价方法是对给药药剂经胆汁排泄、然后作为粪便排泄至体外的药剂消失组分进行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终归只是专门针对胆管(胆汁)排泄评价的方法。
为了获得具有药效的成分的信息,本发明人的研究组开发了用于对排泄至血管侧的成分的量直接进行评价的方法和装置(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利用该方法和装置,不是对药物动态的一部分进行评价,而是能够细分地对于给药药剂的血管(基底/基底外侧(Basal/Basolateral))侧排出组分、管腔(Apical)侧排出组分、细胞内存留组分等关于给药药剂在细胞在何处排泄、在何处存留进行定量,能够提供体外方式下的药物动态整体情况,进行精度更高的药效评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5/118787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94/12662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WO2015/080106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WO2016/16699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更迅速且简便、而且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用于使用细胞对药物等化合物的动态进行分析的方法和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使用细胞的化合物动态分析中,在多个时间点测定化合物的排泄和/或摄取,算出化合物的排泄速度和/或摄取速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合物的动态,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例如包括以下方式。
[1]一种化合物动态分析方法,其为使用细胞的化合物动态分析方法,
包括:在容纳有含有对象化合物的细胞的容器中添加第1缓冲液,将前述容器内的温度调节至第1温度并保温,并且将前述容器内的温度调节至比前述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的CE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10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