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缓冲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96338.2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1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见尾谷信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0 | 分类号: | B60J5/00;B60R21/02;B60R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春燕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缓冲 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更小的行程量确保更大的碰撞吸收量的车辆用缓冲部件。车辆用缓冲部件具有:在顶板承受碰撞载荷时促使侧壁向外侧凸弯折的第一和第二凸弯折部,和在顶板承受碰撞载荷时促使侧壁向内侧凹弯折的第一和第二凹弯折部在邻接的侧壁彼此交替且形成为周状的第一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凸弯折部与第二凹弯折部,以及第一凹弯折部与第二凸弯折部形成在同一侧壁上,在沿着大致棱柱的轴的高度方向上,在将从顶板的顶面到凸缘部的长度设为100%的情况下,从顶面到第一弯折部的长度为24%以上47%以下,从第一弯折部到第二弯折部的长度为34%以上49%以下,从第二弯折部到凸缘部的顶板侧的面的长度为13%以上33%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缓冲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配置在覆盖车体面板而安装的装饰部件的背表面,并且在承受碰撞载荷时吸收碰撞能量的车辆用缓冲部件的方案。车辆用缓冲部件具有:顶板,上述顶板构成承受碰撞载荷的面;以及多个侧壁,上述多个侧壁从顶板的周端部延伸而形成,并且相对于顶板呈周状配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2)。进一步地,在这样的车辆用缓冲部件上具有在侧壁形成有向外的折线和向内的折线。因此,当顶板承受碰撞载荷时,车辆用缓冲部件容易导致以向外的折线向外侧凸折,并且容易导致以向内侧的折线向内侧凹折。特别是,通过设置向外和向内的折线,无论对于任何载荷而言在变形后的形状都容易变得相同,能够实现碰撞能量的吸收效果的稳定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21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7-136965号公报
在此,期望车辆用缓冲部件得到规定的F-S(载荷-行程量)特性。图14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车辆用缓冲部件的F-S特性的图。比较例所涉及的车辆用缓冲部件虽然在侧面碰撞时能够提供稳定的破坏模式,但是如图14所示,在碰撞初期(即行程小)具有吸收载荷的峰值P,此后,载荷具有朝向触底波形下降的倾向。
在此,在F-S特性中设定有载荷的上限值,车辆用缓冲部件被期望有在不超过该上限值的范围内吸收任意能量的F-S特性。另一方面,车辆用缓冲部件要求碰撞能量吸收量很高(F-S特性的积分值大)。特别是在小型汽车等中,由于难以确保足够的行程量,因此为了对此进行补偿,对近似于上限值的F-S特性的要求变高。
但是,对于比较例所涉及的车辆用缓冲部件而言,若行程(S)超过峰值P,则存在着载荷(F)趋于降低的趋势,因此不能够满足F-S特性的要求。作为这些对策,只能让PAD大型化,其结果是使得车辆室内空间变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更小的行程量确保更大的碰撞吸收量的车辆用缓冲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西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河西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63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确定侧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磁性天线的调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