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下运行的内燃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80101350.8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5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劳伦特·博维尔;拉裴尔·博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沃尔沃卡车集团 |
主分类号: | F02B27/02 | 分类号: | F02B27/02;F02D41/00;F02D41/02;F02M35/10;F02M26/0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伟;王伟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至少 运行 模式 内燃机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系统(100),包括:‑内燃机(2),其包括容纳多个汽缸(4)的缸体(3)、连接到第一组汽缸(4a)的第一进气歧管(6a)、连接到第二组汽缸(4b)的不同的第二进气歧管(6b)以及用于分别接收从第一和第二组汽缸(4a、4b)排出的排气的第一和第二排气歧管(8a、8b);‑空气入口管线(10);‑EGR管线(20),其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排气歧管(8a、8b);其中,内燃机系统可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下运行,所述至少两种运行模式分别是所有汽缸均被供应燃料的正常运行模式以及第一组汽缸(4a)的汽缸不再被供应燃料的再生运行模式,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混合单元(30),该混合单元(30)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30)具有连接到EGR管线(20)的第一入口(31)和连接到空气入口管线(10)的第二入口(32)、连接到第一进气歧管(6a)的第一出口(33)以及连接到第二进气歧管(6b)的第二出口(34);‑四通阀被设计成使得,在所述正常运行模式下,供应到第一进气歧管(6a)和第二进气歧管(6b)的进气具有大致相同比例的排气,并且在所述再生运行模式中,供应到第一进气歧管(6a)的进气仅包括排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下运行的内燃机,所述至少两种运行模式分别是正常运行模式和再生运行模式。
本发明可应用于重型车辆,诸如卡车、公共汽车和建筑设备。尽管本发明将针对卡车进行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特定的车辆,还可以用于其它车辆,诸如公共汽车、建筑设备和乘用车。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其它运输工具,诸如轮船和船只。
背景技术
对于车辆内燃机,诸如用于重型车辆的柴油型发动机,通常提供排气后处理系统(EATS)以减少例如氮氧化物(NOx)的排放。这种可以包括诸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转化器的单元的系统需要相对高的排气温度以提供高效的排放减少。
然而,减少燃料消耗的措施可能会减少从发动机到EATS的热量损失。因此,特别是在低负载运行、寒冷的环境温度和/或冷启动事件时,EATS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热量来高效运行。
为了提高发动机排气和再生EATS部件的温度,一种已知的解决方案包括停用发动机汽缸中的一些发动机汽缸。这导致输送到其它(活动)汽缸的燃料量增加,以补偿由于汽缸停用而导致的功率下降并且保持相同的扭矩。随着更多的燃料燃烧,排气温度自动升高。
这种解决方案已在US 4,303,053和US 2016/0298557中公开。
然而,该现有技术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导致发动机结构的复杂性增加,并减少了发动机周围的自由空间,这是车辆安装过程中的主要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下运行的内燃机系统,所述至少两种运行模式分别是正常运行模式和再生运行模式,在再生运行模式中发动机汽缸中的一些发动机汽缸被停用,并且其中避免了已知解决方案的缺点。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实现。因此,该目的通过内燃机系统实现。内燃机系统包括:
-内燃机,包括容纳多个汽缸的缸体、连接到第一组汽缸的第一进气歧管、连接到第二组汽缸的不同的第二进气歧管以及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组汽缸排出的排气的第一排气歧管和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组汽缸排出的排气的第二排气歧管;
-空气入口管线;
-EGR管线,所述EGR管线连接到第一排气歧管和第二排气歧管;
其中,所述内燃机系统能够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下运行,所述至少两种运行模式分别是所有汽缸均被供应燃料的正常运行模式以及所述第一组汽缸的汽缸不再被供应燃料的再生运行模式,
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沃尔沃卡车集团,未经沃尔沃卡车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101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