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连轧机变规格风险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4551.0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9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权;李立刚;张喜榜;何安瑞;荆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Q10/06;G06Q5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规格 风险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连轧机变规格风险预测方法,能够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带钢生产过程中的历史数据,对获取的历史数据进行离线处理,得到不同分档的轧制力模型自适应系数;根据预设时间段内发生的变规格故障时带钢的历史数据,采用统计法获得判定变规格风险所需的速度差阈值、张力差阈值以及辊缝差阈值;获取下发的轧制计划,根据轧制顺序以及对应分档的轧制力模型自适应系数,确定轧制前后两卷带钢的张力差、辊缝差和速度差,将得到的张力差、辊缝差和速度差分别和张力差阈值、辊缝差阈值和速度差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带钢规格变化导致的轧制不稳定风险等级。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冷连轧机变规格风险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冷轧产品相对于热轧产品附加值更高,产品质量要求更高。冷连轧生产过程中使用焊接工艺将热轧原料进行拼接,因此冷连轧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热轧原料卷往往头尾存在板型不好、厚度不均等问题;
二是冷连轧规格参数不宜跳跃过大。
以上两点都可能导致上下两卷过渡时产生断带、轧辊损坏等故障。
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上述第一个问题可以很好的解决,例如可以通过获取到热轧原料的板型厚度数据,进行实时预警。但是目前第二个问题较难解决,由于无法提前预知生产该产品时的轧机参数,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只能按照产品原料规格、成品规格粗略估计是否存在变规格风险,但是,由于变规格轧制时存在不稳定因素,无法精准预测冷连轧机变规格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连轧机变规格风险预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精准预测冷连轧机变规格风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连轧机变规格风险预测方法,包括:
获取带钢生产过程中的历史数据,对获取的历史数据进行离线处理,得到不同分档的轧制力模型自适应系数;
根据预设时间段内发生的变规格故障时带钢的历史数据,采用统计法获得判定变规格风险所需的速度差阈值、张力差阈值以及辊缝差阈值;
获取下发的轧制计划,根据轧制顺序以及对应分档的轧制力模型自适应系数,确定轧制前后两卷带钢的张力差、辊缝差和速度差,将得到的张力差、辊缝差和速度差分别和张力差阈值、辊缝差阈值和速度差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带钢规格变化导致的轧制不稳定风险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钢卷生产过程中的历史数据,对获取的历史数据进行离线处理,得到不同分档的轧制力模型自适应系数包括:
获取钢卷生产过程中的历史数据;
利用获取的历史数据计算本卷带钢的轧制力;
根据历史数据中的实测轧制力与轧制力计算值,计算本卷带钢的轧制力模型自适应系数;
根据材料种类、宽度、成品厚度所属分档对对应分档的轧制力模型自适应系数进行修正,得到该分档新的轧制力模型自适应系数ZL。
进一步地,带钢轧制力的计算模型表示为:
其中,Pcal为计算得到的带钢轧制力;b为带钢宽度;kp为变形抗力;κ为张力影响系数;μ为摩擦系数;Dp为摩擦力影响系数;ZL为对应分档的轧制力模型自适应系数;R'为轧辊压扁半径;H为带钢入口厚度;h为带钢出口厚度;r为变形率。
进一步地,每计算一卷带钢采用指数平滑法对对应分档的轧制力模型自适应系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轧制力模型自适应系数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45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