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填骨料装置及后填骨料混凝土预制构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4487.4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2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余晓文;吴其群;萧永森;李龙;滕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4 | 分类号: | B28B23/04;B28B17/02;B28B1/29;B28B1/04;B28B1/093;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雷兴领 |
地址: | 528414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料 装置 混凝土 预制构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后填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筛网、第一牵引装置与第二牵引装置,所述框体内设置有安装面与工作面,所述安装面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方,且与所述工作面呈平行设置,所述安装面与所述框体的上端面呈平行设置,所述筛网包括多根安装于所述框体内的第一纵向钢筋、第二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多根所述横向钢筋沿所述第一纵向钢筋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适于连接所述第一纵向钢筋与所述第二纵向钢筋以构成网状结构,两所述第一纵向钢筋构成第一纵向钢筋组,两所述第二纵向钢筋构成第二纵向钢筋组,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组与所述第二纵向钢筋组交错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牵引钩与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牵引钩与每组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组中的其中一所述第一纵向钢筋扣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适于所述第一牵引钩横向移动,以使同一第一纵向钢筋组中两第一纵向钢筋抵接并构成第一钢筋,然后驱动第一钢筋向下运动至工作面,所述第二牵引装置包括第二牵引钩与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牵引钩与每组所述第二纵向钢筋组中的其中一所述第二纵向钢筋扣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适于驱动第二牵引钩横向移动,以使同一第二纵向钢筋组中两第二纵向钢筋抵接并构成第二钢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填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钢筋之间的距离为32mm,相邻所述第二钢筋之间的距离为3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填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工作面之间的高度差为4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填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上端设置有导向罩。
5.一种后填骨料混凝土预制构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混凝土制备步骤:将水泥、掺合料、砂、石、水、外加剂称重后,投入搅拌机内,搅拌成混凝土;
(2)混凝土装填步骤: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填入预制构件的模具中,并进行振捣;
(3)骨料铺设步骤:将骨料倒入后填骨料装置中,然后将凸出框体部分骨料刮除,将权利要求1~3项中任一项所述后填骨料装置行走至模具上方,然后启动第一牵引装置与第二牵引装置,并辅助震动,以使骨料下落均布于振捣后的混凝土表面;
(4)成型步骤:再次振捣混凝土,然后将混凝土表面抹平,静置成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后填骨料混凝土预制构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为粒径10~31.5mm的碎石。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后填骨料混凝土预制构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铺设步骤中采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相邻振捣棒之间的距离为350~450m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后填骨料混凝土预制构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棒振捣时间为30秒。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后填骨料混凝土预制构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铺设步骤中混凝土的体积与倒入骨料的体积之比为7:3~8: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48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综合监测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力控的机器人示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