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建隧道超近距上穿既有盾构隧道抗隆起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7478.0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6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陶连金;张宇;赵旭;宋卓华;于兆源;安韶;韩学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4;E21D11/18;E21D11/10;E21D11/38;E21D20/00;E02D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建 隧道 近距 既有 盾构 隆起 加固 方法 | ||
1.一种新建隧道超近距上穿既有盾构隧道抗隆起加固方法,该方法在既有盾构隧道(1)上进行实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隧道(1)上设置有大管棚(2)、“板凳桩”(4)和抗隆起锚索(5)的支护体系,所述支护体系中设置有施作大管棚的导向架(7),所述导向架(7)中设置有沿新建隧道方向打设的导向管(6)与大管棚(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隧道超近距上穿既有盾构隧道抗隆起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6)施工完毕后可当作注浆管,水泥砂浆(17)通过导向管(6)向大管棚内注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隧道超近距上穿既有盾构隧道抗隆起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棚(2)之间利用锁扣(8)连接,大管棚外径为402mm,壁厚为16mm,间距为4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隧道超近距上穿既有盾构隧道抗隆起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凳桩”(4)在第一、第四导洞内施作,并在桩顶施作冠梁(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建隧道超近距上穿既有盾构隧道抗隆起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冠梁(9)施作完成后施作初期支护大拱脚(10),大拱脚(10)与导洞初期支护(11)之间采用混凝土(12)回填,同时设置拉结筋与初期支护拱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建隧道超近距上穿既有盾构隧道抗隆起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拱脚(10)施作完成后,开挖第二、第三导洞,进行初支扣拱,并在初支扣拱中间施作临时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隧道超近距上穿既有盾构隧道抗隆起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隆起锚索(5)与底板(14)一起分段施作,所述的抗隆起锚索锚头施作在新建结构底板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隧道超近距上穿既有盾构隧道抗隆起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体系还包括导洞内拱架、锁脚锚杆(16)、超前小导管(18)、混凝土初期支护(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隧道超近距上穿既有盾构隧道抗隆起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隧道(1)为盾构隧道。
10.一种新建隧道超近距上穿既有盾构隧道抗隆起加固方法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i)开挖管棚工作室,并施作管棚工作室初期支护;
(ii)施工拱顶部小管棚(3)
(iii)台阶法开挖第一、第四导洞,施作初期支护(11),台阶处打设两根锁脚锚杆(16);
(iv)在第一、第四导洞内施作“板凳桩”(4)与冠梁(9);
(v)施作初期支护大拱脚(10),利用混凝土回填大拱脚(12)与导洞初期支护(11)之间空隙,初期支护拱架与大拱脚(10)之间设置拉结筋连接;
(vi)台阶法开挖第二、第三导洞,进行初期支护扣拱,在初支扣拱中间加临时支撑,初期支护(11)封闭成环;
(vii)第二、第三导洞洞通后,跳段拆除第一、第四导洞边墙,铺设防水层,进行二衬扣拱(15);
(viii)架设导向架(7),在底板下施作导向管(6)与大管棚(2);
(viiii)分段开挖下层土体,并施作结构底板(14)、侧墙(13)与抗隆起锚索(5),与拱顶二衬(15)封闭成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74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