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实时交通路况的车载短距离通信网的模拟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7664.4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9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鞠秀芳;侯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高鸿信息通信研究院(义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6 | 分类号: | H04W24/06;H04W4/40;H04W4/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32200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实时 交通 路况 车载 短距离 通信网 模拟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实时交通路况的车载短距离通信网的模拟测试方法:根据道路静态信息和经纬度信息对道路还原后,基于道路动态信息和道路还原信息构建路况映射得到实时交通还原场景。设立若干个动态测试区,每个动态测试区同步/异步的进行无线电波传输性能测试、数据包碰撞性能测试、应用场景测试。优点是通过将实时交通信息和道路信息转换为实际道路的车辆信息,实现V2X对应的实时实际道路场景的仿真。在此实时且实际道路场景下对V2X各类算法进行测试,实现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实际道路的实际场景进行仿真和性能测试,以获得实际道路下各类算法的性能,从而为V2X的各类算法提供了近似真实的测试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通信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实时交通路况的车载短距离通信网的模拟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车载短距离通信(Vehicle to X:V2X)网络是通过无线通信、GPS/GIS、传感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实现的车内、车路、车间、车外、人车之间的通信,V2V可以极大提高道路安全性,C-V2X(蜂窝V2X)已经成为5G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新的算法和技术方案需要经过实际道路的大量的测试,才能验证其可行性,并且发现问题进行改进,这需要安装V2X车载节点的大量的车辆在各种安装有路侧节点的实际道路和交通路况中进行测试。由于需要整个区域的全部车辆都安装有V2X车载节点才能进行测试,有些测试还需要路侧节点进行配合。大量的安装有V2X设备的车辆集中到一起行进到实际道路上进行测试,不仅成本巨大,而且有很大的局限性,获得测试结果周期也很长。
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过程为:设置各类场景,通过仿真软件在每个场景中对各类算法进行性能测试,并将结果输出和分析,从而获得各类算法的性能。而计算机软件仿真测试,其局限性是对各种特定场景进行模拟后再进行测试,而模拟出的模拟场景与不同地区的实际道路的真实交通路况有很大的差别,其获得的是模拟场景下的车载短距离通信网的模拟测试结果,并不能获得车载短距离通信网在真实道路场景下的模拟测试结果。
所以,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真实且实时交通场景下的对车载短距离通信网进行测试的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实时交通路况的车载短距离通信网的模拟测试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在真实且实时交通场景下的对车载短距离通信网进行测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实时交通路况的车载短距离通信网的模拟测试方法,包括:采集道路静态信息,根据道路静态信息和经纬度信息对道路还原,得到道路还原信息。采集道路动态信息,基于道路动态信息和道路还原信息构建路况映射得到实时交通还原场景。在实时交通还原场景中设立若干个动态测试区,每个动态测试区同步或异步的进行无线电波传输性能测试、数据包碰撞性能测试、应用场景测试。其中,动态测试区的面积不大于两倍车载节点的通信范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采集道路静态信息,根据所述道路静态信息和经纬度信息对道路还原,得到道路还原信息包括:采集公共地图的指定的区域道路信息和周边环境信息。将区域道路信息和周边环境信息中所包括的内容根据经纬度信息绘制,生成道路还原信息。其中,区域道路信息包括,道路的名称、道路宽度、车道数量及走向、交通路口、交通路口处的车道方向;周边环境信息包括路边建筑高度、建筑物种类、信号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采集道路动态信息,基于所述道路动态信息和所述道路还原信息构建路况映射得到实时交通还原场景,包括:获取仿真点经纬度处的实时道路交通状况。基于系统参数、道路还原信息中的车道数量、交通路口处的车道方向与所述实时交通道路交通状况构建交通状况映射,得到实时交通还原场景。其中,系统参数包括:每种交通路况分别对应的百米内的车辆数量、市区/郊区分别对应的车辆类型、车辆密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动态测试区的移动方式包括:指定起始点行驶模式、自由行驶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高鸿信息通信研究院(义乌)有限公司,未经大唐高鸿信息通信研究院(义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76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