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9957.6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1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昌;郑权;周黎;苏武龙;劳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贺秀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安全 联网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智能锁、管理平台和智能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配置智能锁通讯及加解密的相关信息;
步骤S2,配置智能锁管理员信息;
步骤S3,依据管理平台进行智能终端用户账号配置;
步骤S4,依据智能终端绑定智能锁和管理平台用户;
步骤S5,智能终端联网对智能锁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包括显示屏、密码键盘、非接触式加密卡、生物特征识别模块、与智能终端进行通讯的近距离通讯模块和与管理平台进行通讯的广域物联网通讯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通讯及加解密的相关信息,包括一个唯一ID,以及两组非对称加密密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非对称加密密匙组包括第一组密匙和第二组密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密匙包括第一加密密匙和第一解密密匙,所述第二组密匙包括第二加密密匙和第二解密密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用户输入任意验证信息进行开锁;
步骤S22,开锁后根据要求进行管理员密码、卡和生物特征的设置;
步骤S23,管理员通过密码、卡和生物特征进行认证后进入管理员模式;
步骤S24,根据需要添加普通用户的密码、卡、生物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通过智能终端在管理平台注册开通用户账号;
步骤S32,获取智能终端识别码和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上报管理平台与用户账号进行绑定;
步骤S33,管理平台认证用户账号信息和智能终端识别码以及用户的生物特征,认证通过则登录成功,否则登录失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智能终端认证用户输入的账号信息、智能终端识别码和用户生物特征,认证通过则登录智能终端成功,否则登录失败;
步骤S42,登录成功后,依据智能终端获取与智能锁对应的通讯加解密密匙,并依据获取的通讯加解密密匙与智能锁进行加密通讯;
步骤S43,在与智能锁建立通讯后,依据智能终端发指令要求智能锁进行管理员的身份认证,管理员认证通过后智能锁回复智能终端绑定成功,否则回复绑定失败;
步骤S44,智能终端将绑定成功的记录提交管理平台,并确保该用户为指定智能锁的最高管理账户,同时智能锁将用户账号的唯一ID以及对应的智能终端硬件识别码保存起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联网管理智能锁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51,依据智能终端认证用户输入的账号信息、智能终端识别码和用户生物特征,认证通过则登录成功,否则登录失败;
步骤S52,用户登录成功后,获取智能锁列表,并从智能锁列表中选择需要进行管理操作的智能锁;
步骤S53,智能终端获取其自身所在的定位信息提交管理平台,管理平台依据位置信息判断智能终端是否能够进入智能锁的管理模式,如果能进入则执行步骤S54,否则不允许进入管理模式;
步骤S54,智能终端开启与智能锁的加密通讯,并修改智能锁的配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995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