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9957.6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1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昌;郑权;周黎;苏武龙;劳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贺秀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安全 联网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通过用户在智能终端对智能锁进行操作之前,必须先通过智能终端识别码认证、生物特征认证才能登陆上智能终端,才能执行其他操作,如果登陆不上,用户执行不了任何操作,有效防止了由于智能终端被他人盗用,或者用户账号信息泄露等情况而导致智能锁被轻易解锁的情况出现;此外,用户登陆上智能终端后才能从管理平台上获取通讯密匙,在通讯过程中始终采用高安全的非对称加密方式,结合时间同步、数据校验等手段,并且在将智能终端与智能锁进行绑定关联时,需要智能锁管理员进行认证后才能完成绑定操作等,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智能锁联网管理控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行业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门锁能够通过与智能终端连接从而实现控制的功能,目前具有网络功能的电子锁在酒店,宾馆,办公楼,仓库等场所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智能门锁都是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直接与智能终端进行连接,任何智能终端都能够与智能门锁进行连接,同时,智能终端与智能门锁进行通讯时,通讯数据容易被窃取,从而导致智能门锁容易被破解,安全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终端与智能锁连接所存在的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智能锁、管理平台和智能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配置智能锁通讯及加解密的相关信息;
步骤S2,配置智能锁管理员信息;
步骤S3,依据管理平台进行智能终端用户账号配置;
步骤S4,依据智能终端绑定智能锁和管理平台用户;
步骤S5,智能终端联网对智能锁进行管理。
作为所述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智能锁包括显示屏、密码键盘、非接触式加密卡、生物特征识别模块、与智能终端进行通讯的近距离通讯模块和与管理平台进行通讯的广域物联网通讯模块。
作为所述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步骤S1中的通讯及加解密的相关信息,包括一个唯一ID,以及两组非对称加密密匙。
作为所述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两组非对称加密密匙组包括第一组密匙和第二组密匙。
作为所述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组密匙包括第一加密密匙和第一解密密匙,所述第二组密匙包括第二加密密匙和第二解密密匙。
作为所述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户输入任意验证信息进行开锁;
步骤S22,开锁后根据要求进行管理员密码、卡和生物特征的设置;
步骤S23,管理员通过密码、卡和生物特征进行认证后进入管理员模式;
步骤S24,根据需要添加普通用户的密码、卡、生物特征。
作为所述智能锁安全联网与控制的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31,通过智能终端在管理平台注册开通用户账号;
步骤S32,获取智能终端识别码和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上报管理平台与用户账号进行绑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9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