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使用了轮胎硫化模具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1074.7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2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达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D30/06 | 分类号: | B29D30/06;B29D30/08;B60C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周宏志;张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硫化 模具 以及 使用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不损害湿路制动性能而提高噪声性能。该充气轮胎(1)具有胎面部(2)。在胎面部(2)的陆地部(4)设置有:其接地面(4a)上的宽度小于1.5mm的多条刀槽(8)、和接地面(4a)上的宽度为1.5mm以上的多条沟状部(9)。设置于陆地部(4)的沟状部(9)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a)均为陆地部(4)的接地面(4a)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s)的15%以下。刀槽(8)的至少一条与沟状部(9)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使用了轮胎硫化模具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设置有被胎肩主沟和胎面接地端划分的胎肩陆地部的充气轮胎。在上述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胎面接地端向轮胎赤道侧延伸的胎肩横沟、和从上述胎肩横沟的内端延伸至上述胎肩主沟的胎肩横向刀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9194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虽然湿路制动性能优异,但在噪声性能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湿路制动性能降低并且提高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使用了轮胎硫化模具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被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主沟划分出的陆地部,在所述陆地部设置有:在其接地面上的宽度小于1.5mm的多条刀槽、和在所述接地面上的宽度为1.5mm以上的多条沟状部,设置于所述陆地部的所述沟状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均为所述陆地部的所述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的15%以下,所述刀槽的至少一条与所述沟状部连通。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陆地部是包括胎面端的胎肩陆地部。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沟状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刀槽的轮胎轴向的长度。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刀槽具有朝向胎面端延伸的第一刀槽,所述沟状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刀槽连通的第一沟状部,所述第一沟状部配置于所述胎面端上。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沟状部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所述胎面端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为5mm以下。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沟状部包括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沟状部靠轮胎轴向内侧的第二沟状部,所述刀槽包括与所述第二沟状部连接并沿轮胎轴向延伸的第二刀槽。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刀槽包括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三刀槽,所述第二沟状部与所述第三刀槽连接。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刀槽包括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三刀槽,所述第一刀槽与所述第三刀槽连接。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刀槽包括从所述第三刀槽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第四刀槽,所述第四刀槽在所述陆地部的所述接地面弯折地延伸。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陆地部是包括胎面端的胎肩陆地部,设置有胎壁部,其与所述胎肩陆地部在轮胎轴向外侧连接,在所述胎壁部设置有在其胎壁面上的宽度为1.5mm以上的多条凹状部,所述第一刀槽的至少一条越过所述胎面端而与所述凹状部连通。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在所述刀槽设置有倒角部。
本发明的轮胎硫化模具,用于制造充气轮胎,包括用于形成所述胎面部的外表面的胎面成型面,所述胎面成型面具有:成型所述接地面的基准面、从所述基准面隆起而成型所述沟状部的隆起部、以及埋入所述基准面的板,所述板包括固定于所述隆起部的固定部。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用于使用轮胎硫化模具来制造充气轮胎,包括以下工序:成型生胎的工序;和用所述轮胎硫化模具硫化所述生胎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10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受拉状态下钢-混凝土组合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