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下潜自主式海气观测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2077.2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5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曾铮;吴铭峰;亢虎权;吴弘亮;刘宇轩;于曹阳;刘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遨深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W1/02 | 分类号: | G01W1/02;G01W1/08;G05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潜 自主 式海气 观测 平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下潜自主式海气观测平台,包括:大气参数传感器(1)、支撑杆(2)、尾舵(4)、控制舱体(11)以及推进器(12);所述大气参数传感器(1)安装在支撑杆(2)上;所述支撑杆(2)安装在控制舱体(11)上;所述尾舵(4)安装在控制舱体(11)的尾部;所述推进器(12)设置在控制舱体(11)与尾舵(4)之间。所述控制舱体(11)上设置有气囊(3)。本发明具有自主运动能力,能够根据海洋环境信息的变化,自主调整航行路径;能够潜入水下测量深水垂直剖面参数,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海空立体观测中对动态海洋现象和大深度采样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主式海洋观测平台,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下潜自主式海气观测平台。
背景技术
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大气和海洋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获取海气界面的数据有助于分析两者间物质能量交换。研究大气和海洋系统在演化过程中的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气象学和海洋学中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如专利文献CN206177295U所公开的一种大气海洋观测平台、系统,所述平台包括驱动机构和电路机构,所述电路机构包括:处理器、GPS定位装置、气象及海洋观测传感器、数据通讯机构;所述处理器连接气象及海洋观测传感器及GPS定位装置以将收集气象数据、海洋数据、位置数据,通过数据通讯机构发送到远端的远程控制平台;且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以根据远端的远程控制平台的控制命令控制所述大气海洋观测平台移动。海气浮标是测量海气界面数据的重要设备,通过在海面上的短期或长期漂浮,采集大气和水文数据。现有的海气浮标,多为锚系或漂流式,其中锚系浮标主要是定点测量,只能获取时间尺度上的观测数据,而不能提供海洋特征信息在空间尺度上演变和分布的观测数据;漂流式浮标随海浪漂流,不能指定位置进行跟踪测量;而且这两种浮标需要人工回收,提高了使用成本也限制了使用的范围。
但是,总体来说,现有的海气浮标有没有自主运动能力,不能够根据海洋环境信息的变化,自主调整航行路径,也不能潜入水下测量深水垂直剖面参数,自动化程度较低,已经难以满足海空立体观测中对动态海洋现象和大深度采样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下潜自主式海气观测平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下潜自主式海气观测平台,包括:大气参数传感器1、支撑杆2、尾舵4、控制舱体11以及推进器12;
所述大气参数传感器1安装在支撑杆2上;
所述支撑杆2安装在控制舱体11上;
所述尾舵4安装在控制舱体11的尾部;
所述推进器12设置在控制舱体11与尾舵4之间。
优选地,所述控制舱体11上设置有气囊3。
优选地,所述控制舱体11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压载块8。
优选地,还包括:压载块连接杆13;
所述压载块连接杆13安装在控制舱体11上。
优选地,所述压载块连接杆13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压载块6。
优选地,还包括:折叠装置5;
所述折叠装置5安装在控制舱体11上。
优选地,还包括:气瓶10;
所述气瓶10与气囊3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电池7、电池阀9以及开发板10;
所述电池7、电池阀9以及开发板10安装在控制舱体11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折叠装置5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控制舱体11上设置有半球形导流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遨深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遨深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20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