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牢固的除尘型码垛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6272.2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9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杨琳;刘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翔;杨琳 |
主分类号: | B65G57/04 | 分类号: | B65G57/04;B08B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赵爱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牢固 除尘 码垛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牢固的除尘型码垛机,包括支撑板、动力装置和至少两个吸盘,还包括至少两个除尘机构和至少两个抵靠机构,所述抵靠机构包括连接套管、弹簧、连接管、动力管、固定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密封缸、转动杆、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连接孔、喷气管、支撑轮、输气管、活塞块、固定套管和弹性绳,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气缸和摩擦块,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块,该吸附牢固的除尘型码垛机中,通过抵靠机构使各吸盘均可与货物紧密贴合,提高了码垛机吸附货物的稳定性,通过除尘机构可以清除货物上的灰尘,提高了吸盘与货物吸附的牢固度,进一步提高了码垛机吸附货物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码垛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附牢固的除尘型码垛机。
背景技术
码垛机是将已装入容器的纸箱,按一定排列码放在托盘、栈板上,进行自动堆码,可堆码多层,然后推出,便于叉车运至仓库储存。本设备采用PLC和触摸屏控制,实现智能化操作管理,简便、易掌握。可大大地减少劳动力和降低劳动强度。码垛机是输送机输送来的料袋、纸箱或是其它包装材料按照客户工艺要求的工作方式自动堆叠成垛,并将成垛的物料进行输送的设备。
现有技术的码垛机在使用时,通常通过吸盘吸附货物,如果货物与吸盘接触的面上积累有较多的灰尘,将会影响吸盘与货物之间的密封性能,降低了码垛机吸附货物的牢固度,不仅如此,现有技术的码垛机在使用时,如果货物与吸盘接触的面凹凸不平,将会导致吸盘无法全部吸附在货物上,进一步降低了码垛机吸附货物的牢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附牢固的除尘型码垛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附牢固的除尘型码垛机,包括支撑板、动力装置和至少两个吸盘,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支撑板的一侧,还包括至少两个除尘机构和至少两个抵靠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和抵靠机构的数量均与吸盘相等,所述吸盘与抵靠机构一一对应,所述吸盘通过抵靠机构与支撑板连接,所述吸盘与除尘机构一一对应,所述除尘机构设置在吸盘的一侧,所述除尘机构与支撑板连接;
所述抵靠机构包括连接套管、弹簧、连接管、动力管、固定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连接套管的轴线与支撑板垂直,所述连接套管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与连接套管同轴设置,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连接套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管与连接套管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处于密封状态,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吸盘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吸盘连通,所述动力管的一端与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弹簧设置在连接套管的内部,所述连接套管的一端的内壁通过弹簧与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连接套管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组件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连接套管的另一端上,所述固定组件与连接管连接;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密封缸、转动杆、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连接孔、喷气管、支撑轮、输气管、活塞块、固定套管和弹性绳,所述转动杆设置在吸盘的一侧,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支撑板铰接,所述转动杆的靠近支撑板的一端与连接套管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转动杆的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连接套管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轮安装在转动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密封缸的轴线与支撑板垂直,所述密封缸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块与密封缸匹配,所述活塞块设置在密封缸的内部,所述活塞块与密封缸滑动且密封连接,所述固定套管和第一传动杆均与密封缸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套管与密封缸的靠近吸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穿过固定套管,所述第一传动杆与固定套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活塞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转动杆的中部铰接,所述密封缸的靠近吸盘的一端的内壁通过弹性绳与活塞块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绳处于拉伸状态,所述连接孔设置在转动杆的内部,所述喷气管设置在转动杆的远离支撑板的一端的靠近吸盘的一侧,所述喷气管与连接孔连通,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密封缸的远离吸盘的一端连通,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与连接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翔;杨琳,未经陈翔;杨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62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