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强杀伤力的自然杀伤性细胞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6824.X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9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汪晓敏;袁卫平;杨爽;袁胜男;初雅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783 | 分类号: | C12N5/078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山 |
地址: | 30004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体外 扩增 培养 具有 杀伤力 自然 杀伤性 细胞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强杀伤力的自然杀伤性细胞的方法,包括构建过表达4‑1BBL的K562细胞;构建过表达IL‑15的K562细胞;利用铯照射源照射细胞至细胞处于灭活状态;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人静脉血,离心收集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并进行扩大培养;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灭活的K562细胞、灭活的过表达4‑1BBL的K562细胞、灭活的过表达IL‑15的K562细胞共培养;利用CD56磁珠富集NK细胞。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获得富含高杀伤活性的NK细胞群体,不含杂质细胞,避免了杂质细胞导致的免疫原性,临床应用副作用较小,适宜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强杀伤力的自然杀伤性细胞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治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原则,除传统的化疗、放疗及手术等治疗方法外,免疫治疗的地位日益增强。自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淋巴因子激活的自体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LAK)经大剂量IL-2体外扩增后,可治疗恶性肿瘤,由此提出了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的概念。肿瘤免疫过继治疗中,NK细胞是重要的效应细胞,NK细胞因不需活化即具有细胞毒作用,且抗瘤谱较广而被广泛研究,体外实验证实N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然而由于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与IL-2的剂量高低、体内活化NK的数量及肿瘤表面MHC-I类抗原的表达高低有关,致使NK细胞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不一,NK细胞杀伤活性对于肿瘤细胞的根除至关重要。研究表明,NK细胞表面有抑制性受体及活化性受体,通过调节其受体的表达可影响NK细胞的杀伤活性。因此,如何提高NK细胞的杀伤活性,提高NK细胞对表达MHC-I类抗原的肿瘤细胞的识别,成为解决过继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问题。
目前尚未有真正简单高效的NK细胞扩增方法,这制约着NK细胞的临床应用。因此,对N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扩增的进一步研究,必将对恶性肿瘤的临床免疫过继治疗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NK细胞由于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伤靶细胞,且不具有“MHC限制性”,而肿瘤细胞往往缺乏MHC-I类分子的有效表达,故NK细胞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除了NK细胞获得性免疫治疗,增强NK细胞活性和探索NK细胞介导的间接或直接抗肿瘤免疫联合治疗是未来NK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目前,增强NK细胞活性的策略可以是通过细胞因子、多功能抗体介导NK细胞活性,通过调节抑制性信号和活化性信号传递促进NK活化,或通过免疫药物及基因修饰提高NK细胞功能等。
尽管近年来NK细胞体外大规模扩增取得了较大进展,已有的扩增方案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并通过大量体内、体外的试验对新的扩增方案进行评估.与传统使用IL-2短期培养NK细胞不同,大规模长期扩增NK细胞所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需要符合现行的药品生产质量规范(good manufacturingpractice,GMP),培养的细胞需要经过严格的细菌和真菌水平检验,以控制NK细胞产品的安全。在NK细胞应用于肿瘤患者之前,还需要检测NK细胞受体和杀伤功能的变化。目前NK细胞免疫治疗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如何增强体外扩增的NK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浸润,如何提高NK细胞在体内的存活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更新的扩增方案,提高扩增NK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为NK细胞免疫治疗清除最终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了一种高效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强杀伤力的自然杀伤性细胞的方法,具体的是一种利用X-Ray灭活的过表达4-1BBL和/或IL-15的K562细胞体刺激外周血NK细胞扩增的方法。
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强杀伤力的自然杀伤性细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载体构建:构建过表达4-1BBL和IL-15的载体;
b.病毒包装:采用步骤a中构建的质粒包装慢病毒,检测病毒滴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68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实验样本存放盒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变频器的智能控制吊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