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8598.9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6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周云;王惠林;王涛;梁冰;贺剑;袁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7/182 | 分类号: | G02B7/182;H05B3/84;G01K1/143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载 光电 反射 局部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光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包括反射镜热控模块、镜座、加热膜测温传感器。反射镜热控模块位于镜座内部,加热膜测温传感器在镜座的镂空孔内并与反射镜热控模块粘接。本发明的加热膜、导热垫、导热薄片、镜体测温传感器位于反射镜和镜座之间的狭小空间内,不额外增加厚度体积,满足光电转塔的小型化设计要求;加热膜通过导热垫、导热薄片和反射镜相连,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反射镜。由于连接面积大,导热垫、导热薄片的导热系数高,所以接触热阻低,传热效率高;镜座只起支撑反射镜的作用,不参与热传导,所以可对镜座进行镂空设计,大幅降低镜座的重量,满足光电转塔的轻量化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载机巡航高度增加、航时延长,机载光电转塔所处的工作温度越来越低,其光学系统自身的温度也因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而降低。一般来说,光学系统设计和装调都处于常温环境。当光学系统自身温度降低后,其成像效果将变差。对折反式光学系统而言,反射镜的温度水平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极大,所以应采取加热措施,使反射镜在工作时其自身温度与设计值接近。传统的反射镜加热装置是在反射镜的支撑结构上设置加热元器件,热量通过支撑结构间接传导给反射镜,所以传统的反射镜加热装置效率低,反射镜自身的温升幅度有限,达到热平衡的时间较长。另一种反射镜加热装置如专利《一种用于空间光学遥感器反射镜的夹层式精密热控装置》(申请公布号:CN 104516087 A)所述,包括内层控温装置、外层控温装置、反射镜支撑结构。反射镜在内层控温装置内,内层控温装置包含有内辐射器。内辐射器的内表面附有高发射率涂层,外表面粘贴内加热器,内辐射器与反射镜之间形成高发射率空腔。该装置的热量传递方式为热辐射。与热传导相比,热辐射的效率较低,所需的加热功率更大;由于该装置包括内辐射器、内隔热垫、内多层隔热组件、内层控温回路、外辐射器、外隔热垫、外多层隔热组件、外层控温回路,数量繁多的元器件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维护性,提高了工艺难度,所占体积和重量也相对较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如何为机载光电转塔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可靠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的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反射镜热控模块A、镜座1、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
所述镜座1的主体为中空扁圆柱,其包括一体式形成的端面体和圆柱体;所述端面体为一圆盘体;所述圆柱体为:从端面体的外圆边缘沿轴向一体式延伸形成的中空圆柱体,由此该中空圆柱体末端形成为一圆形开口;
所述端面体设置为镂空设计,中部形成有若干镂空孔1-4,所述镂空设计的端面体外沿朝向圆心方向向内均布延伸出多个定位凸台1-1,且定位凸台1-1设置形成一定凸起,且凸起方向指向所述圆形开口;
所述圆柱体外壁面上设有若干贯通圆柱体壁面径向的灌胶通孔1-2;
所述反射镜热控模块A包括:反射镜2、导热垫3、导热薄片4、加热膜5、镜体测温传感器6;其中,
所述反射镜2的主体为扁圆柱体,其外径小于镜座1圆柱体的内径,反射镜2的圆柱外壁面为径向粘接面2-4,反射镜2轴向的一端面为反射面2-1,另一端面为轴向定位面2-3;
所述轴向定位面2-3为平面,其上开有多个非贯通的镜体减重孔2-2,镜体减重孔2-2的底面为平面;
所述导热垫3为薄圆片,由导热材料制成,其直径小于镜座1圆柱体的内径,导热垫3的外沿均布有向内凹陷产生的第一定位凹口3-1,内部开有数个贯通的第一过线孔3-2;第一定位凹口3-1的个数等于定位凸台1-1的个数,且所述第一定位凹口3-1的形状设置为在导热垫3径向所处的平面内,可使定位凸台1-1嵌套在第一定位凹口3-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未经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85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