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冠突散囊菌及从其中分离纯化二酮哌嗪二聚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9961.9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5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范代娣;朱晨辉;刘刚;惠俊峰;张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3/00;C12P17/18;C07D519/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西安启诚专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0 | 代理人: | 冯亮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冠突散囊菌 其中 分离 纯化 二酮哌嗪 二聚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XD‑05,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024。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从冠突散囊菌中分离纯化二酮哌嗪二聚体的方法。本发明的冠突散囊菌菌株来源于茯砖茶,该菌株生态安全,本发明首次从茯茶来源的冠突散囊菌中分离纯化出二酮哌嗪二聚体,分离纯化方法简单高效,分离纯化的二酮哌嗪二聚体纯度达98%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冠突散囊菌及从其中分离纯化二酮哌嗪二聚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茯砖茶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从原来的纯手工制作到现代化的机器制茶,从清朝时期只供给特殊人群享用的“官茶”到现在的边销茶,从原来只有在陕西才能生产的特产茶到现在可以在全国生产的茶叶,但茯砖茶是经过“发花”工艺制成的这一点却是亘古不变的,因此在各类茶类饮用品中茯砖茶才会独树一帜。茯砖茶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一些特殊物质,而且能够降低人体血脂、血糖,并有减肥等功效。研究表明:茯砖茶中的优势微生物是冠突散囊菌,“金花”实际上是该菌产生的黄色闭囊壳。
文献(Phytochemistry Letters,2012,5,717–720)报道分离出了一种新化合物为二酮哌嗪二聚体,其来源于海洋海绵上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KUFC7356)其特点是菌落整体为淡橘色,且呈不规则放射状圆形(如图1)。但文献中并未对二酮哌嗪二聚体有进一步的研究。二酮哌嗪类化合物(Diketopiperazines,DKPs)的基本结构是由2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环二肽(DKP),因其骨架具有稳定的六元环结构,且有2个氢键给体和2个氢键受体,使得DKPs在药物化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药效团,且它们的研究也为多肽化学方向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海绵共生微生物中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活性DKPs,而在茯茶来源的冠突散囊菌中目前很少有发现DKPs。
本实验室研究发现:来源于茯茶的冠突散囊菌也能产生二酮哌嗪二聚体,并且其对糖代谢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目前对于茯茶来源的冠突散囊菌中二酮哌嗪二聚体的制备方法尚无文献报道。因此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方法制备二酮哌嗪二聚体,将其应用于二酮哌嗪二聚体单体化合物的多种药理活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冠突散囊菌。该菌株来源于茯茶,生态安全,生物活性高,且有明显的降糖降脂等活性功能,可作为一株高活性、高产次级代谢产物的菌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冠突散囊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突散囊菌为Eurotium cristatum XD-05,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024,保藏日为2019年11月22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1、该菌株具有如下的性质:
形态特征:将其接种于PDA固体平板上,28℃培养24h就可看到白色绒状菌落,48h菌落直径可达15mm,菌落中心位置菌丝开始变黄。72h整个菌落呈亮黄色,直径可达45-50mm。继续培养至144h菌落中央部位有黑褐色渗出液,整个菌落呈褐色,培养基背面也有褐色色素存在,菌落直径50-55mm。将其接种至察氏培养基中菌落形态同PDA平板中基本相同,但生长较慢,最终菌落直径也小,在35-40mm。
生理生化特征:本菌株好气性强,耐剪切性差,搅拌转速超过300rpm时菌丝易断裂,生长变慢。生长的pH范围4.0-7.0,最适pH为6.0。最高生长温度38℃,最适生长温度28℃。该菌株可以利用多种碳源,但最佳碳源为蔗糖;可以利用多种氮源,无机氮源较差,有机氮源中以酵母粉为最佳。
2、该菌株的筛选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9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