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高频电路应用的抗双节点翻转的D锁存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1914.8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0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郭靖;杜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9/003 | 分类号: | H03K19/00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董玉娇 |
地址: | 030051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高频 电路 应用 节点 翻转 锁存器 | ||
1.面向高频电路应用的抗双节点翻转的D锁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20个NMOS晶体管N1至N20和12个PMOS晶体管P1至P12;
晶体管P12的源极、晶体管N20的漏极、晶体管N16的漏极和晶体管N18的漏极连接后,作为锁存器的输入信号D的输入端;
晶体管N17的漏极和晶体管N19的漏极连接后,作为锁存器的输入信号DN的输入端,且输入信号D和输入信号DN相反;
晶体管N16至N20的栅极和晶体管P11的栅极连接后,作为锁存器的时钟信号CLK的输入端;
晶体管P12的栅极和晶体管N13的栅极连接后,作为锁存器的时钟信号CLKN的输入端,且时钟信号CLK与时钟信号CLKN相反;
晶体管P12的漏极、晶体管N20的源极、晶体管P11的漏极和晶体管N13的漏极连接后,作为锁存器输出信号Q的输出端,同时,还作为节点Q;
晶体管P1的源极、晶体管P3的源极、晶体管P5的源极和晶体管P7的源极均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晶体管P1的栅极、晶体管P3的漏极、晶体管P4的源极、晶体管N2的栅极、晶体管P5的栅极、晶体管P7的漏极、晶体管P8的源极、晶体管N4的栅极、晶体管N11的漏极和晶体管N12的漏极连接后,作为节点X5;
晶体管P1的漏极、晶体管P2的源极、晶体管N1的栅极、晶体管N5至N6的漏极、晶体管P3的栅极、晶体管P5的漏极、晶体管P6的源极、晶体管N3的栅极和晶体管P7的栅极连接后,作为节点X6;
晶体管P2的漏极与晶体管N1的漏极连接;晶体管P2的栅极、晶体管N5的栅极、晶体管N4的源极、晶体管N9的栅极、晶体管N10的漏极、晶体管N19的源极、晶体管P9的栅极和晶体管N15的栅极连接后,作为节点X4;
晶体管N1的源极、晶体管N7的漏极、晶体管N10的栅极、晶体管P4的栅极、晶体管N11的栅极和晶体管N16的源极连接后,作为节点X1;
晶体管N7的栅极、晶体管N2的源极、晶体管N8的漏极、晶体管N6的栅极、晶体管P6的栅极、晶体管N17的源极、晶体管P10的栅极和晶体管N14的栅极连接后,作为节点X2;
晶体管N5至N12的源极均与电源地连接;
晶体管P4的漏极与晶体管N2的漏极连接;
晶体管N8的栅极、晶体管N3的源极、晶体管N9的漏极、晶体管P8的栅极、晶体管N12的栅极和晶体管N18的源极连接后,作为节点X3;
晶体管P6的漏极与晶体管N3的漏极连接;
晶体管P8的漏极与晶体管N4的漏极连接;
晶体管P9的源极接电源正极,晶体管P9的漏极与晶体管P10的源极连接,晶体管P10的漏极与晶体管P11的源极连接,晶体管N13的源极与晶体管N14的漏极连接,晶体管N14的源极与晶体管N15的漏极连接,晶体管N15的源极接电源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高频电路应用的抗双节点翻转的D锁存器,其特征在于,时钟信号CLK为低电平“0”时,锁存器锁存;时钟信号CLK为高电平“1”时,锁存器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高频电路应用的抗双节点翻转的D锁存器,其特征在于,
当时钟信号CLK为低电平“0”,锁存器锁存低电平“0”时,锁存器的敏感节点为X2、X4、X5、X6和Q;
当时钟信号CLK为低电平“0”,锁存器锁存高电平“1”时,锁存器的敏感节点为X1、X3、X5、X6和Q。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高频电路应用的抗双节点翻转的D锁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常工作状态和容错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191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