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煤田地质环境的监测预警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5053.0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3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黎明;翟虎威;张璐;胡顺鹏;马永明;赵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吴倩 |
地址: | 04601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煤田 地质 环境 监测 预警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煤田地质环境的监测预警装置及方法,包括多个插入地面的标识杆以及与用于实时监控标识杆的基站终端,所述标识杆上安装有用于定位的定位模块以及环境监测模块,所述基站终端包括坐标模块、处理模块和语音预警模块;处理模块便可将其变化后的坐标与原始坐标进行对比,并对比两个坐标的前后变化,随后,处理模块根据所改变的数据判断分析地质环境的变化,并同步将控制指令发送到信号预警模块的内部,利用信号预警模块所发出的预警信息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而工作人员便可及时的将该信息告知矿业的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进而便可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影响到煤矿业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田地质环境的监测预警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的重要因素。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就不仅是指预防、躲避和工程治理,在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上更表现为努力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或政府立法约束公众的行为,自觉地保护地质环境,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目的。
当煤矿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便会影响到煤矿附近的地质环境,同时因为地质改变而引起地面沉降、裂缝以及滑坡的出现,而地质环境的改变如得不到及时的预警以及监测,极有可能影响到煤矿业的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煤田地质环境的监测预警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当煤矿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便会影响到煤矿附近的地质环境,同时因为地质改变而引起地面沉降、裂缝以及滑坡的出现,而地质环境的改变如得不到及时的预警以及监测,极有可能影响到煤矿业的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煤田地质环境的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多个插入地面的标识杆以及与用于实时监控标识杆的基站终端,所述标识杆上安装有用于定位的定位模块以及环境监测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固定于所述标识杆的内部,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固定于所述标识杆的顶部,所述基站终端包括坐标模块、处理模块和语音预警模块,所述坐标模块和语音预警模块均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坐标模块无线数据连接,所述坐标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标识杆的坐标点,并对坐标点的位置进行实时的监测,所述处理模块对坐标点的变化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根据信息对比的结果对所述语音预警模块发送控制指令。
优选的,所述标识杆的底部的呈圆锥状,并利用圆锥状的底端插入到地面中。
优选的,所述标识杆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模块相适配的信号发送模块,所述定位模块通过所述信号发送模块与所述坐标模块和处理模块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土壤水分传感器、地应力传感器和地下水传感器,所述土壤水分传感器、地应力传感器和地下水传感器均通过所述信号发送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对监测的土壤水分、地应力以及地下水的数据监测的发送。
优选的,所述基站终端还包括对比模块,所述对比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对比标识杆坐标点在移动前后的改变。
优选的,所述基站终端还包括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和对比模块均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对所述标识杆坐标点改变后的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发送到所述处理模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分析模块的内部设有阈值,该阈值用于坐标点改变之后的对比。
一种用于煤田地质环境的监测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将多个标识杆依次插入到不同的地区区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未经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5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