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模型的构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6863.8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5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马胡双;张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1S19/42;G01C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523851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模型 构建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型的构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轨迹数据;根据所述用户轨迹数据的GPS精度值和特征值,聚类得到建筑物的出入口位置;根据所述出入口位置分析建筑物的外部轮廓;基于所述用户轨迹数据聚类得到建筑物每一层的层高;根据所述用户轨迹数据中的气压数据计算建筑物高度,结合所述外部轮廓以及所述建筑物每一层的层高建立建筑模型。本发明通过对用户轨迹大数据聚类的方式,实现了不依赖人工采集即可建立较精准且不需要周期人工更新的建筑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建筑模型的构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存在很多技术来进行建筑物室内立体楼层识别,如基于室内图绘制及不同楼层无线信号(如WiFi、BLE、IBeacon等)采集来人工构建立体楼栋模型,以及基于气压计算海拔高度并结合WiFi来构建立体楼栋模型等。然而,这些方法都有其缺陷:
1、存在建模成本高的问题。每个楼栋都需要先绘制室内图,且需要人工进行信号采集,再与对应楼层进行信号绑定。
2、基于气压海拔高度结合WiFi的方式虽然成本降低,但是仍需要人工采集,且楼层识别存在精确度不高的问题,采集完之后当WiFi设备有变动时,楼层识别会有错误,若要保证模型一直有效可用,则需要周期性更新。
3、建模方式对通用商用场景的普适性不高。只要需要人工采集与测量的方案都存在该问题,无法覆盖到所有类型的建筑物,往往适用范围局限在商场、大型超市、书城、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对于普通住宅小区及其他专业采集员无法进入的建筑无法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模型的构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实现通过对用户轨迹大数据聚类的方式,实现了不依赖人工采集即可建立较精准且不需要周期人工更新的建筑模型。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模型建立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轨迹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轨迹数据的GPS精度值和特征值,聚类得到建筑物的出入口位置;
根据所述出入口位置分析建筑物的外部轮廓;
基于所述用户轨迹数据聚类得到建筑物每一层的层高;
根据所述用户轨迹数据中的气压数据计算建筑物高度,结合所述外部轮廓以及所述建筑物每一层的层高建立建筑模型。
进一步的,获取用户轨迹数据之后,根据所述用户轨迹数据的GPS精度值和特征值,聚类得到建筑物的出入口位置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轨迹数据中任意数据的GPS精度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且特征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删除所述任意数据。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用户轨迹数据的GPS精度值和特征值,聚类得到建筑物的出入口位置具体包括:
当所述用户轨迹数据中预设时段内的数据的GPS精度值由大变小,且特征值由小变大时,则GPS精度值和特征值发生变化的拐点对应为出口位置;
当所述用户轨迹数据中预设时段内的数据的GPS精度值由小变大,且特征值由大变小时,则GPS精度值和特征值发生变化的拐点对应为入口位置。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用户轨迹数据的GPS精度值和特征值,聚类得到建筑物的出入口位置之后还包括:
删除所述用户轨迹数据中的脏数据,所述脏数据为用户通过所述出入口位置之后预设时间段的轨迹数据。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用户轨迹数据聚类得到建筑物每一层的层高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68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