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耦合上流式土壤吸附重金属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9665.7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8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杜翠凤;常宝孟;王远;常雁红;孙明康;魏丁一;郭丽丽;刘林东;于婷;王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上流 土壤 吸附 重金属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上流式土壤吸附重金属的装置,属于尾矿库内尾砂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技术领域。雨水盛液瓶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导水管与第一蠕动泵的入水口连接,第一蠕动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导水管与第一淋滤柱的入水口连接,第一淋滤柱的出水口通过第三导水管与磁力搅拌器的入水口连接,磁力搅拌器的出水口通过第四导水管与第二蠕动泵的入水口连接,第二蠕动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五导水管与第二淋滤柱的入水口连接,第二淋滤柱的出水口通过第六导水管与淋滤液盛液瓶的入水口连接。本发明同时模拟出雨水对尾砂内重金属浸出规律及其土壤对其吸附规律,可在任意时间对固体及液体样品取样分析,实现均匀淋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矿库内尾砂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耦合上流式土壤吸附重金属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矿山开采需求量的增多,开采强度也随之增多,开采过程产生的尾矿也相应增加,除了一部分尾矿用于井下充填,大部分尾矿被堆存至尾矿库中长时间对方。
而这些尾矿内通常含有大量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在雨水或其他水力作用下尾砂内的重金属会逐渐迁移至周围土壤中,在土壤中长期累积后会进入农作物或者迁移至周围水体中,最终都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目前针对尾砂重金属对土壤污染评价大都采用现场取样分析的方式,工作量巨大且繁琐。而室内实验通常只研究尾砂内重金属浸出特性或者土壤对重金属溶液的吸附性,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准确评价尾砂内重金属浸出特性与土壤对尾砂内浸出的重金属吸附特性的协同效果,同时由于尾砂或土壤样品颗粒的不均质性,水穿过尾砂或土壤样品时无法实现均匀淋滤。
因此,为了同时了解尾砂内重金属在雨水渗透作用下的迁移特性及周边土壤对尾砂内迁移出的重金属吸附性能以及二者的互相影响机理,以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尾矿库及周边土壤内重金属的固化,降低重金属对环境污染,室内模拟实验装置的设计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装置无法同时模拟出雨水对尾砂内重金属浸出规律及其土壤对其吸附规律的问题,且不可以在任意时间对固体及液体样品取样分析,无法实现均匀淋滤,难以用来研究尾矿库内重金属对周边土壤的污染特征。
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上流式土壤吸附重金属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雨水盛液瓶、第一蠕动泵、第一淋滤柱、磁力搅拌器、第二蠕动泵、第二淋滤柱和淋滤液盛液瓶;其中:所述雨水盛液瓶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导水管与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导水管与所述第一淋滤柱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淋滤柱的出水口通过第三导水管与所述磁力搅拌器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磁力搅拌器的出水口通过第四导水管与所述第二蠕动泵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二蠕动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五导水管与所述第二淋滤柱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淋滤柱的出水口通过第六导水管与所述淋滤液盛液瓶的入水口连接;
所述第一淋滤柱和所述第二淋滤柱的入水口设置在底部,所述第一淋滤柱和所述第二淋滤柱的出水口设置在顶部,所述第一淋滤柱外侧壁设置有不同位置的若干第一取样孔,所述第二淋滤柱的外侧壁设置有不同位置的若干第二取样孔,所述第一取样孔内插接有第一密封塞,所述第二取样孔内插接有第二密封塞。
优选地,所述第一淋滤柱设置在第一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二淋滤柱设置在第二固定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连接杆、第一中夹块和第一上夹块,所述第一连接杆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中夹块和所述第一上夹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和上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底座、第二连接杆、第二中夹块和第二上夹块,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中夹块和所述第二上夹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和上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分别设置有刻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夹块、所述第一中夹块、所述第二上夹块和所述第二中夹块的左侧为一直杆,右侧为一月牙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96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