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冲压成形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9184.4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8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强;田华;魏德礼;张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郑冲 |
地址: | 201209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冲压 成形 工艺 | ||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毛坯件进行第一次拉延,以在毛坯件上加工出向上凸出的第一凸包(11),且所述第一凸包(11)上设有第一储料结构;
S2、对毛坯件进行第二次拉延,以在毛坯件上加工出向上凸出且呈弯折结构的凸包(1),所述凸包(1)包括所述第一凸包(11);且所述凸包(1)的转角处的上部设有过渡余面,所述凸包(1)的转角处的下部设有第二储料结构,
S3、对毛坯件进行倒圆角整形处理,包括对转角处的上部和下部进行倒圆角整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第一凸包(11)上设有凸凹结构,所述凸凹结构构成所述第一储料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拉延时采用具有第一压料面(21)的第一成形凹模(2),第二次拉延时采用具有第二压料面(31)的第二成形凹模(3),第一压料面(21)和第二压料面(31)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1)呈L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1)包括第一凸包(11)、第二凸包(12)和第三凸包(13),第一凸包(11)的顶面位于第二凸包(12)的顶面的上方,所述第二凸包(12)的顶面位于第三凸包(13)的顶面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1)的转角位于第二凸包(12)和第三凸包(1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拉延时采用具有第一凹模口的第一成形凹模(2),第二次拉延时采用具有第二凹模口(32)的第二成形凹模(3),所述第一成形凹模(2)在第一凹模口处且与第一凸包(11)相对应处设有第一倒圆角结构,所述第二成形凹模(3)在第二凹模口(32)处且与第一凸包(11)相对应处设有第二倒圆角结构(321),所述第二倒圆角结构(321)的半径大于第一倒圆角结构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形凹模(3)在第一凸包(11)的两侧均设有多条第二拉延筋(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余面呈三角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料结构呈凸起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918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