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适应斑马线的交叉路口资源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9832.6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4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红;高琳琳;刘继承;李玉茹;吴一帆;顾钧;张凯;王巍;黄银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65 | 分类号: | G08G1/065;G08G1/07;G08G1/09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适应 斑马线 交叉 路口 资源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斑马线的交叉路口资源分配方法,包括步骤:通过传感器分别确定车辆等待区的拥挤度以及行人等待区的拥挤度;由车辆等待区的拥挤度以及行人等待区的拥挤度调节道路交通灯的时间;斑马线包括相互交错排列的上行向斑马线和下行向斑马线,且由地面灯带构成,地面灯带的点亮长度由斑马线的两侧向中央可调,取上行向行人等待区拥挤度和下行向行人等待区拥挤度差值的绝对值,上行向斑马线和下行向斑马线的地面灯带的点亮长度差值绝对值与行人等待区拥挤度差值的绝对值差值成正相关且上行向斑马线和下行向斑马线的地面灯带点亮长度之和不变。本发明由车流密度和人流密度动态调整红绿灯时长及斑马线宽度,提高通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口资源分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斑马线的交叉路口资源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显著增加,到2018年底,已达3.27亿辆,使人们的出行更加的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越来越长的堵车时间,越来越常见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的污染排放无疑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巨大阻碍。而在现阶段,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方面:一、车辆保有量增速远高于道路建设速度和路网结构的不合理;二、车辆分布不均衡,核心区车辆远高于外围区以及使用时间不合理,早晚上下班过度集中使用,这个问题在城市尤其显著;三、偏重视机动车,弱化了非机动车和行人,导致过街不便和乱行现象。而速度道路的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跟上车辆的增加,车辆的分布和使用时间也无法实现调配和改变。
现有的解决方案通常着眼于提高机动车的通行效率,通过调节红绿灯的时长来实现机动车的最快通行,却都忽略了行人和非机动车这一通行速度慢且随意性大的道路使用群体。单方面的根据机动车来决定红绿灯的时间显然是不够合理的,和谐、高效的交通的含义应该是能提高所有道路使用者共同的通行效率和通行安全。因此,改善交通管理,提高通行效率,尤其是机动车和行人的共同通行效率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适应斑马线的交叉路口资源分配方法,实时获取的等待区车流密度和人流密度,进而动态调整红绿灯时长及斑马线宽度以此实现交叉路口各个时刻最优资源分配,从而提高人、车的通行效率,缩短通行时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基于自适应斑马线的交叉路口资源分配方法,包括步骤:
S1、通过传感器分别确定交叉路口的车辆等待区的拥挤度以及行人等待区的拥挤度,所述车辆等待区是由停车线往后一长度距离范围内的区域,所述行人等待区位于斑马线的两端;
S2、由所述车辆等待区的拥挤度以及行人等待区的拥挤度调节道路交通灯的时间,所述道路交通灯包括机动车交通灯和行人交通灯;
S3、由所述行人等待区的拥挤度调节斑马线的宽度,所述行人等待区包括上行向行人等待区和下行向行人等待区,所述斑马线包括上行向斑马线和下行向斑马线,所述上行向斑马线和下行向斑马线相互交错排列,所述上行向斑马线和下行向斑马线均由若干平行的地面灯带构成,所述地面灯带的点亮长度由所述斑马线的两侧向中央可调,所述调节斑马线的宽度的方法包括:
S301、当行人交通灯由红灯变为绿灯时,获取当前上行向行人等待区拥挤度和下行向行人等待区拥挤度计算拥挤度差值
S302、a:当拥挤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一差值阈值时,使所述上行向斑马线和下行向斑马线的地面灯带的点亮长度相等;b:当拥挤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差值阈值且拥挤度差值为正时,使所述上行向斑马线的地面灯带的点亮长度大于所述下行向斑马线的地面灯带的点亮长度;c:当拥挤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差值阈值且拥挤度差值为负时,使所述上行向斑马线的地面灯带的点亮长度小于所述下行向斑马线的地面灯带的点亮长度;所述情况a、b、c状态下所述上行向斑马线的地面灯带的点亮长度与所述下行向斑马线的地面灯带的点亮长度之和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98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