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地水资源收集和盐碱土改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0722.1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3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华;马莎莎;练继建;郭祺忠;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7/00 | 分类号: | A01B77/00;A01G24/46;E03F5/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琪琛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碱地 水资源 收集 盐碱土 改良 系统 | ||
1.一种盐碱地水资源收集和盐碱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盐碱地水资源收集系统和盐碱地改良系统;所述盐碱地水资源收集系统包括土壤本体中设置的蓄水层,蓄水层通过暗管和蓄排井连接,蓄排井的井口设有取水管;所述盐碱地改良系统包括在盐碱土内挖出的大坑,坑底设置有排盐沟,大坑内设置隔离层,所述隔离层铺满坑的所有侧壁、坑底和排盐沟,大坑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种植土层、原土层、排盐层;所述取水管的出口设置在第二种植土层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盐碱地水资源收集和盐碱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碱地水资源收集系统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种植土层、透水膜层、蓄水层、防水层和盐碱土层;所述蓄水层下表面设有突入盐碱土层的沟槽,该沟槽内设有暗管;所述暗管坡向连接相通蓄排井;所述蓄排井间隔设置在土壤本体内,其深度自上而下延伸至防水层,且所述蓄排井与蓄水层接触部分井壁为渗管结构,以满足排气和渗水双重作用;其它部分井壁为不透水结构,在该系统与周边建筑或构筑物的交接处采用侧向防水层反包;所述蓄排井壁上设有溢流排水管,该溢流排水管与第一种植土层下表面平齐;所述蓄排井的井底设有取水窝,自蓄排井的井口设有取水管一直延伸到取水窝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盐碱地水资源收集和盐碱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盐沟内设有排水管,排水管四周包覆4-6cm厚的粗砂外加8-12cm厚细砂,或包覆透水土工布,所述排水管出口通向市政排水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盐碱地水资源收集和盐碱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圆周上开出多排窄条形或圆形渗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盐碱地水资源收集和盐碱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坑的深度为0.6-1.5米,第一种植土层厚度为60-140cm,第二种植土层厚度为30-50cm,原土层厚度为30-10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盐碱地水资源收集和盐碱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包括内防水土工布层、防水膜层和外防水土工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盐碱地水资源收集和盐碱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盐沟间隔设置在坑底,设置间距为6-8米,宽度和深度均为25-4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盐碱地水资源收集和盐碱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盐层为15-22cm厚的石屑或粗砂;所述石屑或粗砂的粒径为0.5-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盐碱地水资源收集和盐碱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土层中拌有改良剂,所述改良剂包括亚临界水解污泥、亚临界水解鸡粪、复合菌肥和纤维粘合剂,所述亚临界水解污泥、亚临界水解鸡粪、复合菌肥和纤维粘合剂质量比为5-15:1-3:20-50:100-1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盐碱地水资源收集和盐碱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管每间隔6-8米设置;所述暗管为PVC渗管且2%坡向连通蓄排井,所述暗管外可包覆透水土工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07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除余隙正畸托槽
- 下一篇:一种乳化液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