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种植用智能型气候室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7049.4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8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宦海;朱蓉蓉;李鹏程;陈逸飞;严嘉宇;刘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7/04;A01G9/2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种植 智能型 气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种植用智能型气候室,包括地基,所述地基顶端固定安装有气候室主体,所述气候室主体一端铰接有侧门,所述气候室主体内侧对应地基顶端中部位置处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侧滑动连接有照明机构,所述照明机构包括滑移板、滑动轮、安装柱、灯架、日光灯、牵引索、缓冲橡胶块和拉把,本发明通过滑移板和滑动轮的配合,将安装柱安装到滑移槽内,通过安装柱和灯架之间的配合,将日光灯安装到支撑梁的顶端,优化气候室内光源的分布效果,使气候室内底层和顶层的植物均拥有适宜的光照条件,通过牵引索和拉把之间的相互配合,将安装柱快速的等距分布到气候室内,优化了照明机构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种植用智能型气候室。
背景技术
智能型气候室是一种能够采用人工的方式在室内模拟与生物或人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界气象条件的实验设备,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主要是对特定小环境内各个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以满足特定环境需求的系统,在工业、农业、航空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气候室为提高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采用多层种植的方式,而补光设备却安装在气候室内部的顶端,导致顶层的植物光照过盛,底层植物光照不足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气候室内植物的正常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植物种植用智能型气候室,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气候室为提高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采用多层种植的方式,而补光设备却安装在气候室内部的顶端,导致顶层的植物光照过盛,底层植物光照不足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气候室内植物的正常生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植物种植用智能型气候室,其中: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上固定安装有气候室主体,所述气候室主体前后内侧壁上固定有多个竖直方向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背离气候室主体内侧壁方向上安装有多个水平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栽种作物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每个所述安装杆旁均安装有一个对应的调节柱,该调节柱与安装杆平行,所述调节柱上安装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灌溉机构,每个所述灌溉机构均设置在支撑架上方,所述气候室主体左右内侧壁上均安装有带有输水泵的蓄水箱,所述气候室主体内侧壁上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固定连接有四角均向下弯曲的冷凝板,所述冷凝板上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冷凝板上位于导流槽走向的两侧开设有运输槽,所述冷凝板另两侧设置有收集槽,所述导流槽与运输槽连接,所述运输槽与收集槽连接,所述收集槽通过回流管与蓄水箱连接,所述蓄水箱通过输送管与灌溉机构连接,所述气候室主体侧壁上安装有空气循环机构,该空气循环机构用于进行内外空气交换,所述地基上表面中央开设有与安装杆平行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侧滑动连接有多个竖直方向的照明机构,所述照明机构用于给凹槽内栽种作物提供光源。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空气循环机构包括进风扇、导风箱、排风口、导风板、防护网和排风扇,所述气候室主体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进风扇卡装在通孔内,所述进风扇外端安装有防护网,所述进风扇内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箱,所述导风箱四侧面均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侧固定连接有导风板,所述排风扇设置于气候室主体内侧壁上与导风箱对称的位置,所述排风扇的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上述的照明机构包括滑移板、滑动轮、安装柱、灯架、日光灯和牵引索,所述滑移槽内部设置有多个滑移板,每个滑移板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动轮,每个滑移板顶端中部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灯架,所述灯架-与支撑架一一对应且位于支撑架上方,所述灯架下表面设置有日光灯,所述日光灯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柱之间连接有牵引索。
上述的安装柱侧壁上还安装有缓冲橡胶块,所述缓冲橡胶块用于避免安装柱在滑移槽内发生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70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