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载体监控终端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8284.3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3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芳;卢洋洋;薛广月;孙汉昌;赵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信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16 | 分类号: | H04W48/16;H04W52/02;H04W84/04;H04W84/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5 | 代理人: | 洪波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载体 监控 终端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载体监控终端及其使用方法,该终端包括综合控制管理云平台和控制终端本体,控制终端本体包括主控模块、位置数据获取模块、时间数据获取模块、综合判定模块、基带开关控制模块、低轨基带模块、低轨射频模块、GNSS模块和蜂窝网数据收发模块,综合控制管理云平台包括终端管理及通信模块、道路及航线检索模块、运单信息获取模块、卫星轨道数据获取模块以及卫星网络覆盖计算模块。本发明利用卫星星座轨道参数,结合道路运输,海运,航运的具体路线固定可预知的场景特点,利用综合控制管理云平台的丰富的云端计算资源,基于终端的资产的运输计划,对卫星与整个运输途中的路网/航线进行覆盖性计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载体监控终端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效率、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随着多式联运建设推进,运输集装箱通常需要在不同的运输载体,承运人之间交互,集装箱的在线可视化追踪,监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具有双向通信链路的智能集装箱受到物流运输业的青睐。
卫星网络是目前唯一可提供全球覆盖的网络通信手段,可以解决集装箱在海洋,偏远地区网络通信问题。传统的高轨卫星网络,由于无法覆盖南北极区域,且轨道高,信号衰减大,地面终端需要较大的尺寸或较高的发射功率,不满足集装箱应用场合的设备安装和低功耗要求。
低轨卫星网络以其全球无缝覆盖、轨道高度低、信号衰减小,终端尺寸小的特点符合集装箱、移动资产位置追踪及状态监控等应用场景需求。
由于集装箱等移动资产位置追踪及监控应用对数据的实时性传输要求并不高,如对于远洋贸易运输,运输周期在半个月以上,每隔几个小时传回一组位置数据足以满足监控需求,因此目前运营中或规划建设中的用于位置、状态采集等业务的物联网低轨卫星星座通常规模较小,或采用边建设组网,边运营的方式,卫星网络对集装箱具有较长的重访周期。
集装箱或车辆通常处于移动状态中,因此终端无法提前获知卫星过顶的准确时间,执行信号接收、入网并发射信号,实现数据包的双向传输的完整流程。当前行业通用做法是,移动载体监控终端的接收及GNSS模块始终处于开机状态,接收模块对潜在的目标卫星的多个下行链路信号进行持续扫描,当卫星飞过终端所在区域时,接收模块信号锁定,终端据此判定此刻具有可用的卫星网络,遂开启功放,发射网络接入申请数据报文,在地面段完成一系列的握手鉴权后,入网并完成数据包的发送。
卫星基带接收模块的持续开机与扫频,造成终端整体功耗升高,对于使用锂电池供电的诸如集装箱运输位置监控等应用场景,电池寿命大大缩短,需要频繁的对电池进行更换,后期将产生非常高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制约了该类终端的商业普及和规模化应用。
目前的低轨物联卫星终端通常采用信号扫描的方式完成数据建链与网络接入。终端的基带模块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或者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唤醒并扫描卫星数据或信标信号,根据接收信号的强度判断是否有卫星信号过顶,这种方式比较适应于对功耗不敏感,具备外部供电条件的应用场景。集装箱等资产位置及状态监控的应用场景,小时量级的网络接入频率即可满足监控要求,持续基带扫描的建链方式,造成了功耗的浪费,而以固定时间间隔扫描扫描建链方式,适合于静态资产在固定网络下的低功耗设计方法,对于低轨卫星网络的移动载体接入应用场景,由于不能确定具体的网络覆盖时刻,不仅导致接入成功率低,也造成了功耗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载体监控终端及其的低功耗使用方法,解决了电池寿命过短,接入成功率低,功耗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载体监控终端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移动载体监控终端发起超低功耗工作模式申请,发送综合控制管理云平台;
综合控制管理云平台根据终端编号检索匹配集装箱或车辆信息,并从外部物流平台运输订单管理系统获取运单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信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信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82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