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收压缩引射复合梯级过冷跨临界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9096.2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代宝民;窦萬斌;钱家宝;曹钰;杨海宁;郝云樱;冯一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9/00 | 分类号: | F25B9/00;F25B41/06;F25B9/08;F25B40/02;F25B40/06;F25B4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仝林叶 |
地址: | 30013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压缩 复合 梯级 过冷 临界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吸收压缩引射复合梯级过冷跨临界CO2冷热联供系统。本发明由跨临界CO2制冷循环、吸收压缩引射复合梯级过冷循环以及热端供热循环组成,吸收压缩引射复合梯级过冷循环通过梯级节流降压,从而实现两个不同蒸发压力的过冷,从而连续两次梯级过冷跨临界CO2制冷循环CO2气体冷却器出口的CO2流体,使换热过程形成更好的温度匹配,传热温差缩小,CO2过冷过程中的换热不可逆损失显著降低,气体冷却器出口CO2流体温度降低,从而减少CO2的节流损失,降低压缩机压缩比,提高等熵效率,进而提升系统COP。本发明冷热联供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制冷、制中高温热水、供暖等多种需制冷或制热的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制热、吸收式制冷、热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收压缩引射复合梯级过冷跨临界CO2冷热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在能源日益紧缺、环境问题愈加突出的今天,全社会都在寻求节能环保的可行方式。同时性能优良、价格低廉、运行稳定的新技术、新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在能耗方面,采暖及制冷空调建筑占比很大,是建筑中的用电大户,需要探索新型节能制冷热泵技术。对于民用和商业应用领域,制冷供热需求日益剧增。目前主要是通过两个及其多个设备分别工作来达到对低温与高温的要求,这样很大程度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与此同时,多数设备充注的制冷剂为HFCs类高GWP工质。
CO2制冷技术比传统技术更高效、节能、环保。二氧化碳凭借着自身优良特性,被誉为是CFCs、HCFCs和HFCs最具发展潜力的替代物。因此,绿色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CO2临界温度较低(31.1℃),临界压力较高(7.38MPa),使其节流不可逆损失大,制冷效率较低,对跨临界CO2制冷循环气体冷却器出口的CO2进行冷却可使得节流损失降低,循环冷量增加,同时降低CO2循环的运行高压和压缩机排气压力,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升循环COP。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收压缩引射复合梯级过冷跨临界CO2冷热联供系统。
本发明为一种吸收压缩引射复合梯级过冷跨临界CO2冷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由跨临界CO2制冷循环、吸收压缩引射复合梯级过冷循环以及热端供热循环组成;
(1)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由CO2压缩机、CO2气体冷却器、节流阀五以及CO2蒸发器组成。CO2蒸发器出口的低温低压CO2流体被CO2压缩机吸入压缩至高温高压的CO2流体,然后进入CO2气体冷却器与换热流体换热,之后依次流经一级过冷器CO2侧与二级过冷器CO2侧,通过普通工质蒸发过程连续进行两次放热,而后流经节流阀五节流降压后在CO2蒸发器内进行蒸发吸热,完成跨临界CO2制冷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90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