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爬坡的换挡策略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0364.2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龚刚;林陈立;林思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18 | 分类号: | F16H59/18;F16H59/44;F16H59/48;F16H59/14;F16H61/02;F16H61/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自动变速器 车辆 爬坡 换挡 策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爬坡的换挡策略,当加速踏板的开度大于目标设定值且车辆的纵向加速度小于目标设定值时,对车辆当前的车速进行判断:当实际车速小于换挡车速时,车辆处于爬坡状态,且保持原换挡策略;当实际车速介于换挡车速和一挡最大车速之间时,车辆处于爬坡状态,将车辆的挡位控制在一挡且对车辆的最大车速进行限制;当实际车速大于一挡最大车速时,车辆保持原换挡策略。本发明在不额外借助其他仪器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加速踏板信号和车辆纵向加速度值对变化情况对车辆爬坡过程中的换挡策略进行修正,在不额外增加整车零部件成本的情况下,同时避免了车辆爬坡过程中频繁的换挡,从而提高了车辆驾驶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的换挡策略,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适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爬坡的换挡策略。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和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匹配自动变速器的电动车辆换挡车速点通常根据驱动电机的外特性和各挡位速比优化计算得到最优的换挡车速,减少换挡过程中的顿挫感。但是在车辆坡道行驶过程中,时常会因为坡度和负载的变化导致车速的变化,这将使车辆存在频繁换挡的情况,而会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同时长此以往会对于自动变速器的执行机构有一定的损害。
因此,优化车辆爬坡过程中换挡策略有较大意义。但现存的车辆坡道换挡策略的修正方法,大多都是需要借助额外的仪器设备对车辆的当前状态进行判别并计算车辆的需求,利用仪器设备虽然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当前车辆的状态,而这将对导致整车的零部件成本增加,在车辆批量生产过程中,总生产成本将被放大。若能够提出一种低成本且合理的车辆爬坡过程换挡策略修正的方法,将会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车辆的爬坡换挡策略,以解决现有换挡策略的修正方法借助辅助设备对车辆当前状态判别及计算车辆需求,导致整车的零部件成本增加等缺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爬坡的换挡策略,包括如下步骤:S1、车辆行驶过程中,在一定的计算周期内,计算当前时间点车辆纵向加速度值,并结合加速踏板的开度判断是否对车辆当前的换挡策略进行修正,若是进入S2,若否保持原换挡策略;S2、结合当前车辆的行驶速度,对车辆当前的换挡策略进行修正;S3、在一定的计算周期内,通过对加速踏板开度、车速以及电机输出扭矩的监控,使车辆进行完换挡策略修正后在满足设定条件下退出当前换挡模式。
上述步骤S1具体按以下方法进行:(1)、利用加速踏板变化的趋势以及开度来判断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并结合实时的车速信息用来判断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2)、当前时间点车辆的纵向加速度值利用车速计算得到;(3)、当加速踏板开度达到目标设定值且在固定的周期内车辆的纵向加速度持续小于目标设定值时,进入下一判定条件;如若不满足上述条件,不对车辆的换挡策略进行修正,即车辆保持原换挡策略。
进一步地,上述加速踏板开度的目标值设定参考车辆所匹配的驱动电机的外特性和车辆满载质量设定。
进一步地,上述车辆纵向加速度的目标设定值参考车辆所匹配的驱动电机的外特性和车辆65%载质量进行设定。
优选地,车辆的纵向加速度持续小于目标设定值持续的时间设定为5s。
当加速踏板开度、车辆纵向加速度大小以及持续时间不符合任意设定条件时,不对车辆的换挡策略进行修正,即车辆保持原换挡状态。
上述步骤S2具体按以下方法进行:(1)、若车辆当前车速小于车辆的最优换挡车速,则不对车辆的换挡策略进行修正,即车辆保持原换挡策略;(2)、若车辆当前车速介于最优换挡车速和一挡峰值车速之间时,则对车辆的换挡策略进行修正,使车辆自动变速器挡位始终控制在一挡,即不进行换挡,同时对车辆的最高车速进行限制;(3)、若车辆当前车速大于一挡的峰值车速,则不对车辆的换挡策略进行修正,即车辆保持原换挡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0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缓磨力响应防烧伤工件装台
- 下一篇:一种汽车刹车片自动热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