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叠代步车防死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1031.1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6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旭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J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代步 死点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代步车防死点结构,包括前底盘、后底盘、驱动机构和缓冲弹簧,前底盘与后底盘铰接,驱动机构的一端与前底盘铰接,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后底盘铰接;缓冲弹簧一端与前底盘连接,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后底盘连接,代步车展开时,缓冲弹簧的伸缩方向与驱动机构的伸缩方向之间设有一个缓冲夹角。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代步车防死点结构,可以使代步车远离死点,保证代步车可以快速折叠;同时增加了底前盘与后底盘展开后的稳定性,并将底前盘与后底盘展开时的活动间隙作为缓冲空间,增加了代步车的缓冲性能和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代步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代步车防死点结构。
背景技术
代步车又叫懒人车,是指以代步为目的的交通工具和辅助工具,在国内有时候可以指代步的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代步车、两轮自动平衡代步车、独轮平衡代步车。代步车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现有的代步车要么无法折叠,要么折叠结构复杂,折叠与展开过程费时费力,使用不方便,现有的电动折叠代步车,驱动机构存在一个死点,若代步车正好处于该死点,则驱动机构可能会被卡死,无法实现快速折叠,因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代步车防死点结构,可以使代步车远离死点,保证代步车可以快速折叠;同时增加了底前盘与后底盘展开后的稳定性,并将底前盘与后底盘展开时的活动间隙作为缓冲空间,增加了代步车的缓冲性能和舒适性。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2080398U,公开日为2011年12月21日,名称为“代步车折收装置”,公开了一种代步车折收装置,其设有一代步车主体,并使代步车主体前侧组接有前轮组件及把手,又使代步车主体后方二侧枢接有后轮组件,另外在后轮组件与代步车主体间组设有收折机构,以与代步车主体及后轮组件等构件相连结,由此,当想要将代步车进行折收时,只须动收折机构,便可连动代步车主体及后轮组件等构件一并收合,并将枢接在前轮组件的把手下放收合,以使代步车形成扁平化,由此,便将代步车便利折收,并大幅缩减代步车材积。但是该专利中的代步车仍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折叠代步车防死点结构,可以使代步车远离死点,保证代步车可以快速折叠;同时增加了底前盘与后底盘展开后的稳定性,并将底前盘与后底盘展开时的活动间隙作为缓冲空间,增加了代步车的缓冲性能和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代步车防死点结构,包括前底盘、后底盘、驱动机构和缓冲弹簧,前底盘与后底盘铰接,驱动机构的一端与前底盘铰接,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后底盘铰接;缓冲弹簧一端与前底盘连接,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后底盘连接,代步车展开时,缓冲弹簧的伸缩方向与驱动机构的伸缩方向之间设有一个缓冲夹角,所述缓冲夹角大于0°,且缓冲夹角小于1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代步车展开时,驱动机构处于完全伸长的状态,前底盘和后底盘的夹角为180°左右,驱动机构几乎与前底盘和后底盘平行,此时,驱动机构存在一个死点,即驱动机构的收缩力的延长线经过前底盘与后底盘的铰接轴,折叠时,若代步车正好处于该死点,则驱动机构可能会被卡死,无法实现快速折叠,而缓冲弹簧可以保证座椅上没有乘客时,拉动前底盘与后底盘相互靠近一定距离,使代步车远离该死点,保证代步车可以快速折叠。代步车展开时,即使驱动机构变化很小的长度,底前盘与后底盘相互之间也会转动较大的角度,又由于制造误差与安装误差的存在,导致了驱动机构很难控制前底盘与后底盘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底前盘与后底盘之间容易发生相对转动。而缓冲弹簧可以解决该问题,并将底前盘与后底盘展开时的活动间隙作为缓冲空间,形成减振效果,增加了代步车的缓冲性能和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夹角角度为7°~9°。所述缓冲角度可以使代步车展开时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同时完全绕开折叠车的死点,也避免角度过大,导致折叠车过于摇晃。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弹簧为气弹簧。所述缓冲弹簧提供收缩力,所述气弹簧与普通弹簧相比,动态力变化不大、容易控制,可以缓冲力的稳定性,使代步车更加舒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旭,未经吴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10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