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胺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1734.4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4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元博;张强;邵威;秦兵兵;刘修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9/36 | 分类号: | C08G69/36;C09J17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张炳楠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胺 热熔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胺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大多通过生物发酵方法获得,更加环保可靠,而且获得的聚酰胺热熔胶熔点低,剥离强度高,并具有优异的防水耐久性。本发明提供的聚酰胺热熔胶生产工艺简单,易于推广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酰胺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酰胺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酰胺热熔胶以聚酰胺树脂为基体,聚酰胺树脂是分子链上带有许多重复酰胺基的线型热塑性树脂。这类胶黏剂最突出的优点是熔融范围窄,在熔点以下不软化,温度稍高于熔点立即融化,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相比,当它在加热或冷却时,树脂的熔融或固化都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这一特点使聚酰胺热熔胶可用于对固化速度要求很高的场合。在进行施工时,加热熔融涂布后稍加冷却即可迅速固化;在接近软化点的温度下,仍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此外,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羧基和酰胺基等极性基团,对许多极性材料都有很好的粘接性,再加上其优良的耐油、耐溶剂性,使得它在胶黏剂行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一种公认的高档胶黏剂。
目前,多数聚酰胺热熔胶都是以石油的衍生物作为原料制得,例如尼龙6和尼龙66盐的原料己内酰胺和己二酸通过苯类同系物经过加氢再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制得,而己二胺是通过丁二烯或丙烯腈先合成己二腈再通过催化加氢方法制得;尼龙11的原料ω-氨基十一酸是以蓖麻油为原料,先经甲醇分解成十一碳烯酸,又经溴化,氨化制得;尼龙12的原料十二碳内酰胺的生产方法是采用氧化肟化法,即由丁二烯用齐格勒催化剂以苯为溶剂三聚而得到环化十二碳三烯,再经过加氢得到环十二烷,又经氧化,酮化肟化,贝克曼重排制得。其他的二元胺类原料如癸二胺、十二烷二胺、2-甲基-戊二胺等通常也是通过化学法合成获得,操作危险,合成工艺复杂,并存在较大污染。因此探索更加环保可靠的聚酰胺热熔胶原料具有重要意义。
聚酰胺热熔胶广泛应用于家装产品、日常用品、服饰地毯、电子机械等领域。例如服装领域热熔黏合衬的应用,使用热熔胶后无需利用加固缝或缝编工艺就可以对服装进行定型,改善服装的加工性,使服装具有保型、美观、耐洗、耐穿的效果。应用于该领域的热熔胶除了应当具有较强黏合性,还应当具备较好的防水性和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胺热熔胶,原料大多来自生物发酵方法获得,更加环保可靠,而且获得的聚酰胺热熔胶熔点低,剥离强度高,并具有优异的防水耐久性。本发明提供的聚酰胺热熔胶生产工艺简单,易于推广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聚酰胺热熔胶,所述聚酰胺热熔胶包含下述结构式(1)、(2)、(3)和(4)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
式(2)中x1为2-7中的任一整数,式(3)x2为8-17中的整数,式(4)y为5-11中的整数,
所述重复结构单元(2)和重复结构单元(3)的摩尔比为1:0.5-3。
在本发明聚酰胺热熔胶中,二元酸重复结构单元(2)、(3)与二元胺重复结构单元(1)的摩尔比接近于化学计量,为(0.95~1.1):1,优选为(0.98~1.05):1。
本发明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重复结构单元(1)来自戊二胺;
所述重复结构单元(2)来自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或壬二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优选为己二酸;
所述重复结构单元(3)来自癸二酸,十一碳二元酸,十二碳二元酸,十三碳二元酸,十四碳二元酸,十五碳二元酸,十六碳二元酸,十七碳二元酸或十八碳二元酸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重复结构单元(4)来自己内酰胺、辛内酰胺或十二烷基内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优选为己内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未经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17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船用SCR系统的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