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高强拖缆的弹载阻尼放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6513.6 | 申请日: | 2020-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8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梁权;杨靖;薛耀辉;白风科;龙鹏翼;杨树兴;杨波;朱光明;牛大山;张建军;侯云辉;韩顺利;康隽睿;王怡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12/52 | 分类号: | F42B12/52;B65H49/24;B65H49/32;F16F15/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会允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高强 阻尼 放线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高强拖缆的弹载阻尼放线装置,能够满足大威力火箭云爆弹的高强拖缆放线要求,避免高强拖缆的过渡拉伸或断裂问题。该装置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摩擦副、滚筒、转轴、锁紧螺母以及压缩弹簧。在滚筒转动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快速释放出拖缆,同时通过摩擦副间的相互摩擦阻尼作用,耗散吸收掉二次弹与母弹之间速度差产生的巨大冲击响应及动能,有效解决了连接二次弹与母弹的拖缆不发生断裂或过度拉伸,保护了拖缆内信号控制线不受损伤,实现了精准二次起爆的引战配合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高强拖缆的弹载阻尼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云爆弹一般采用轰炸机挂载投放,其战斗部为一次起爆方式。目前,资料报道的有关二次起爆模式的云爆弹,多采用分离后伞降减速和整体伞降减速方案,通过减速伞顶部安装二次起爆子弹的方式实现二次起爆型云爆弹的引战配合和起爆控制,但该方案使子弹落入云团的时间和位置难以进行准确控制,偏差非常大,精度无法有效保证。而大威力火箭云爆弹则能够实现控制准确度高、偏差小且能保证有效精度的二次起爆。
大威力火箭云爆弹在二次起爆工作模式下,母弹在一定高度上将子弹分离出来并使之减速延缓下落时间,并通过子弹二次起爆装置与母弹之间释放的高强度电缆,因此要实现“子弹下落”与“云团形成”的同步性要求和可靠二次起爆,对于阻尼放线装置提出更高的要求。
具体要求是:
在针对大威力火箭云爆弹的应用场景下,在子弹与母弹分离过程中,高强拖缆先从抛射筒内及二次弹线管上释放完毕,需要按照设计要求以一定的规律从阻尼装置上逐步释放出来。拖缆释放完成后,需要阻尼装置对高强拖缆锁死不再转动,通过高强拖缆牵引拉力作用使子弹与母弹以一定的距离同速运动,实现大威力云爆弹引战配合精准二次起爆的目的。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阻尼放线装置,会导致拖缆过度拉伸或断裂的问题。
目前尚未有应用于大威力火箭云爆弹的阻尼放线装置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高强拖缆的弹载阻尼放线装置,能够满足大威力火箭云爆弹的高强拖缆放线要求,避免高强拖缆的过渡拉伸或断裂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针对高强拖缆的弹载阻尼放线装置,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摩擦副、滚筒、转轴、锁紧螺母以及压缩弹簧。
滚筒的外圆周面为绕线段。
摩擦副包括摩擦片固定座、定摩擦片以及动摩擦片。
摩擦片固定座上端具备摩擦片安装腔;摩擦片安装腔为圆柱腔体,内圆周面均匀开设轴向导轨槽,腔体两端中央开设通孔。
定摩擦片与动摩擦片间隔设置于摩擦片安装腔内。
定摩擦片为齿状圆盘,即边缘均匀设有锯齿,锯齿与导轨槽相配合,可沿导轨槽做轴向运动;定摩擦片开设中央圆孔。
动摩擦片为中央开设正六边形孔的圆盘,其中正六边形孔尺寸小于定摩擦片上的中央圆孔。
转轴从一端开始顺次为第一轴承座安装段、螺纹段、摩擦副安装段、滚筒配合安装段以及第二轴承座安装段。
其中转轴通过滚筒配合安装段与滚筒配合固定安装,转轴通过第一轴承座安装段与第一轴承座旋转安装,转轴通过第二轴承座安装段与第二轴承座旋转安装,摩擦副安装段截面为正六边形,其尺寸与动摩擦片的正六边形孔尺寸相匹配,用于与动摩擦片卡接,实现转轴与摩擦副的连接。
锁紧螺母与转轴的螺纹段螺纹连接;锁紧螺母位于近第一轴承座的一端,锁紧螺母与摩擦副之间的螺纹段上套接压缩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6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加载的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烘焙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