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蒜多糖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9709.0 | 申请日: | 202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0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郑金铠;安庆;赵少杰;王凤忠;赵成英;田桂芳;陆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2/395 | 分类号: | A23L2/395;A23L3/3463;A23L3/3526;A23L3/3562;A23L29/30;A23L33/125;A23L33/17;A23L33/185;A23P10/30;A61K31/715;A61K9/52;A61P3/10;A61P37/02;A61P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蒜 多糖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蒜多糖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大蒜多糖微胶囊,为大蒜多糖作为芯材包埋于壁材形成的微胶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大蒜多糖与所述壁材混合,通过喷雾干燥方法进行微胶囊化,即得到所述大蒜多糖微胶囊。本发明所述大蒜多糖微胶囊在制备如下1)或2)中功能的食品、药品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1)降低血糖调节人体免疫力;2)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促进肠道的蠕动。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且成分天然,出粉率和包埋率高,便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蒜多糖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天然产物制备及功能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蒜的鳞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自古以来就被作为药用食物。大蒜为植物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球菌、杆菌、霉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蛲虫等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上述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大蒜还具有防治冠心病,降低血脂及胃内亚硝酸盐含量等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大蒜抑菌、抗菌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蒜油、大蒜素。而目前有关大蒜的专利大多集中在大蒜油有效成分的保护上,如CN107041549A、CN12742810A、CN106580916A、CN1253152C、CN100367944C等专利均利用微胶囊技术对大蒜油或大蒜素包埋,但在整个大蒜功效成分组成上,大蒜油仅占0.2%-0.4%,且提取成本高,工艺复杂,而大蒜多糖作为大蒜另一功效成分,不仅含量丰富,可达总干物质含量的80%以上,且作为一种菊糖类多糖,发挥功效明显,具有控制血脂、降低血糖调节人体免疫力作用,还可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被双歧杆菌代谢后会产生乳酸及醋酸使肠道呈酸性抑制微生物的增殖促进肠道的蠕动。
微胶囊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微胶囊具有的防护材料可使芯材免受温度、氧气、紫外辐射、湿度、光、pH的影响,有利于芯材原有成分的特性及营养,微胶囊技术还可以将有效成分进行有序地释放,并能在确定的时间段发生作用,提高产品的功能特性。多糖进行微胶囊化处理,不仅可改善其分散性及乳化分散性等能力,还可强化多糖中易氧化成分的保护作用,增强其稳定性,延长货架期,提高营养价值,运输也更为方便,但微胶囊技术在多糖包埋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且大多数包埋过程复杂,比如CN110051647A中,利用卡拉胶:壳聚糖:β-环糊精为壁材包埋螯合锌离子的猴头菇多糖,虽然能提高抗氧化效果,但壁材选用繁多,最终产品纯度较低,且螯合过程复杂;再如专利CN107549780A中,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金针菇多糖微胶囊粉,但制备过程中先利用醇沉和冷冻干燥的方法将金针菇多糖变为固体,再通过加稳定剂、乳化剂在水中复溶,该过程不仅能耗高,耗时长,且有机溶剂易残留在微胶囊产品上,安全性不高。目前关于大蒜多糖微胶囊制备工艺未见研究。大蒜多糖较其他多糖相比,不需要螯合其他抗氧化金属离子,其自身不仅抗氧化显著,而且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显著降低疾病发病率,并在一定程度上较少抗生素/抗菌剂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蒜多糖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且成分天然,出粉率和包埋率高,便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蒜多糖微胶囊,为大蒜多糖作为芯材包埋于壁材形成的微胶囊。
上述的大蒜多糖微胶囊中,所述壁材选自麦芽糊精、β-环糊精、牛血清白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大蒜多糖微胶囊中,所述大蒜多糖微胶囊的包埋率可为70%~85%,具体可为74.5%、74.9%、75.6%、78.3%和80.2%;
所述大蒜多糖微胶囊的粒径范围可为900~10000nm,具体可为900~4000nm、900~5000nm或900~800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大蒜多糖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大蒜多糖与所述壁材混合,通过喷雾干燥方法进行微胶囊化,即得到所述大蒜多糖微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97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粉加工设备
- 下一篇:沥青路面资源综合回收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