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吸收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1706.0 | 申请日: | 2020-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2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相泽辉明;石崎达也;绿川裕之;梅泽真辉;北条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孙明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吸收 构造 | ||
1.一种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后壁部;
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从所述后壁部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延伸壁部;
具有铰链部的能量吸收部件,该铰链部将所述延伸壁部的后端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后壁部转动的方式连结;和
与所述延伸壁部相对且前端与所述延伸壁部的前端卡定的加强部件,
所述铰链部一体地具备从所述后壁部向前方延伸设置的上壁部、和从所述上壁部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前壁部,
当车辆的碰撞时,所述上壁部与所述前壁部之间的连结部位成为所述延伸壁部的转动中心,
所述加强部件一体地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延伸壁部、和从所述延伸壁部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中间片部,
当车辆的碰撞时,所述延伸壁部与所述中间片部之间的连结部位成为所述加强部件的转动中心,
所述延伸壁部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加强部件的转动中心相比位于后方,
所述后壁部在俯视时呈向前方为凸状的弓型形状,
所述延伸壁部以随着从后端部向前端部转移而趋向下方或上方的方式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壁部的轮廓在侧视时呈大致平行四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设于所述能量吸收部件的后侧的保险杠横梁,
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及车宽方向端部之间,具有防止所述能量吸收部件及所述保险杠横梁之间的上下方向的偏移的上下偏移防止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偏移防止部设于与所述保险杠横梁的车宽方向端部相距该保险杠横梁的车宽方向尺寸的大致1/4距离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偏移防止部具备:
形成于所述保险杠横梁的孔部;和
从所述后壁部向后方突出的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穿插于所述孔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部及所述突起部是所述能量吸收部件及所述保险杠横梁彼此组装时的定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偏移防止部是从所述后壁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凸缘部,
所述凸缘部在所述延伸壁部随着从后端部向前端部转移而向下方倾斜的情况下与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下表面抵接,并
在所述延伸壁部随着从后端部向前端部转移而向上方倾斜的情况下与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上表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是所述后壁部的加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卡定于所述能量吸收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从后侧卡定于所述前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由所述后壁部、所述延伸壁部及所述加强部件保持的压力产生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量吸收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设于所述能量吸收部件的后侧的保险杠横梁,
所述保险杠横梁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并向后方凹陷的凹部,所述加强部件在所述凹部的前侧卡定于所述后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17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及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