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吸收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1706.0 | 申请日: | 2020-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2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相泽辉明;石崎达也;绿川裕之;梅泽真辉;北条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孙明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吸收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针对前碰撞的能量吸收量并同时缩小前后方向的尺寸的能量吸收部件。能量吸收部件(6)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后壁部(10);和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从后壁部(10)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延伸壁部(21),后壁部(10)在俯视时呈向前方为凸状的弓型形状,延伸壁部(21)以随着从后端部向前端部转移而趋向下方或上方的方式倾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能量吸收部件及能量吸收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车辆的前碰撞载荷(能量)的构造,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在保险杠横梁的前侧配置发泡体,并且在保险杠横梁与发泡体之间、具体地在形成于发泡体后部的凹部内,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4-50562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中,发泡体的前后方向尺寸根据能量吸收所需要的长度与能量吸收后的压溃剩余的长度之和来决定。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存在无法缩小前后方向的尺寸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针对前碰撞的能量吸收量并同时缩小前后方向的尺寸的能量吸收部件及能量吸收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能量吸收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后壁部;和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从所述后壁部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延伸壁部,所述后壁部在俯视时呈向前方为凸状的弓型形状,所述延伸壁部以随着从后端部向前端部转移而趋向下方或上方的方式倾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延伸壁部因前碰撞载荷而发生面外变形,所以能够确保针对前碰撞的能量吸收量并同时缩小前后方向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后壁部的后视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能量吸收部件及加强部件的组装体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能量吸收构造的动作例的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能量吸收构造的动作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前部构造(第一能量吸收构造、第二能量吸收构造)
2 保险杠横梁
2b1 孔部(上下偏移防止部、定位部)
2c 中间上壁部(凹部)
2d 中间前壁部(凹部)
2e 中间下壁部(凹部)
2f1 孔部(上下偏移防止部、定位部)
6 能量吸收部件
10 后壁部
14 突起部(上下偏移防止部、定位部)
15 凸缘部(上下偏移防止部、加强部)
21 延伸壁部
22 前壁部
40 加强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1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及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