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7384.0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3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亮;何涛;李成;薛朝文;徐彬;陈国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B21/06 | 分类号: | F16B21/06;A44B1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自动 挂钩 连接 装置 | ||
1.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包括上盖Ⅰ(1)、底座Ⅰ(2)、回转体Ⅰ(3)、上盖Ⅱ(4)、底座Ⅱ(5)、回转体Ⅱ(6)、弹簧Ⅰ(7)、弹簧Ⅱ(8),所述上盖Ⅰ(1)和上盖Ⅱ(4)、底座Ⅰ(2)和底座Ⅱ(5)、回转体Ⅰ(3)和回转体Ⅱ(6)、弹簧Ⅰ(7)和弹簧Ⅱ(8)具有相同的结构和配合关系,所述底座Ⅰ(2)上设置有导轨(201)、耳座(202)、导向槽(203)、环型导轨(204)、弯槽(205)和直槽(206)结构,且通过导轨(201)与底座Ⅱ(5)的导向槽移动副配合,通过导向槽(203)与底座Ⅱ(5)的导轨移动副配合,从而实现底座Ⅰ(2)和底座Ⅱ(5)的配合和分离,所述回转体Ⅰ(3)设置有回转环(301)、支座(302)和回转槽(303),所述弹簧Ⅰ(7)一端与耳座(202)连接,一端与支座(302)连接,所述回转槽(303)可以与环型导轨(204)转动副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01)和环型导轨(204)为双轨道结构,所述导向槽(203)和回转槽(303)为双凹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Ⅰ(3)的杆部通过弯槽(205)和直槽(206)的缺口外伸,并且通过弯槽(205)和直槽(206)约束回转体Ⅰ(3)的回转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Ⅰ(2)的上方螺栓连接有上盖Ⅰ(1),所述底座Ⅱ(5)的上方螺栓连接有上盖Ⅱ(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73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