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7384.0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3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亮;何涛;李成;薛朝文;徐彬;陈国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B21/06 | 分类号: | F16B21/06;A44B1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自动 挂钩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包括上盖Ⅰ、底座Ⅰ、回转体Ⅰ、上盖Ⅱ、底座Ⅱ、回转体Ⅱ、弹簧Ⅰ、弹簧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Ⅰ上设置有导轨、耳座、导向槽、环型导轨、弯槽和直槽结构,且通过导轨与底座Ⅱ的导向槽移动副配合,从而实现底座Ⅰ和底座Ⅱ的配合和分离,所述回转体Ⅰ设置有回转环、支座和回转槽,所述弹簧Ⅰ一端与耳座连接,一端与支座连接,所述回转槽可以与环型导轨转动副配合。本发明采用中心对称式结构,利用左右两部分的导轨和导向槽互为约束,对中性能好,利用弹簧弹性恢复力能够自动回中,回中后自锁性好,本发明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挂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挂钩连接装置是两部件连接的常用结构,比如车辆厢体的连接、安全带的连接、书包背带的连接等,但目前的挂钩存在对中性差、结构笨重、受重物易脱落、自锁性差等缺点,为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
本发明实现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包括上盖Ⅰ、底座Ⅰ、回转体Ⅰ、上盖Ⅱ、底座Ⅱ、回转体Ⅱ、弹簧Ⅰ、弹簧Ⅱ,所述上盖Ⅰ和上盖Ⅱ、底座Ⅰ和底座Ⅱ、回转体Ⅰ和回转体Ⅱ、弹簧Ⅰ和弹簧Ⅱ具有相同的结构和配合关系,所述底座Ⅰ上设置有导轨、耳座、导向槽、环型导轨、弯槽和直槽结构,且通过导轨与底座Ⅱ的导向槽移动副配合,通过导向槽与底座Ⅱ的导轨移动副配合,从而实现底座Ⅰ和底座Ⅱ的配合和分离,所述回转体Ⅰ设置有回转环、支座和回转槽,所述弹簧Ⅰ一端与耳座连接,一端与支座连接,所述回转槽可以与环型导轨转动副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和环型导轨为双轨道结构,所述导向槽和回转槽为双凹槽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体Ⅰ的杆部通过弯槽和直槽的缺口外伸,并且通过弯槽和直槽约束回转体Ⅰ的回转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Ⅰ的上方螺栓连接有上盖Ⅰ,所述底座Ⅱ的上方螺栓连接有上盖Ⅱ。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体现在:采用中心对称式结构,利用左右两部分的导轨和导向槽互为约束,对中性能好,在进给配合的同时,利用弹簧弹性恢复力能够自动回中,回中后自锁性好,本发明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的两部分配合后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的回转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的两部分配合前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的两部分配合中示意图;
图中:1-上盖Ⅰ;2-底座Ⅰ;3-回转体Ⅰ;4-上盖Ⅱ;5-底座Ⅱ;6-回转体Ⅱ;7-弹簧Ⅰ;8-弹簧Ⅱ;201-导轨;202-耳座;203-导向槽;204-环形导轨;205-弯槽;206-直槽;301-回转环;302-支座;303-回转槽;502-第二耳座;601-第二回转环;602-第二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7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