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建筑拆封作业平台及其拆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9826.5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2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军;王飞飞;陈耀辉;潘博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星际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B63B8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亚楠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建筑 拆封 作业 平台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海上建筑拆封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甲板、塔楼、封堵作业模块、绕桩吊机、第一起吊机以及第二起吊机,所述甲板的外轮廓呈菱形,所述塔楼和所述绕桩吊机相对设置于所述甲板的锐角端,所述第一起吊机和所述第二起吊机相对设置于所述甲板的钝角端,所述封堵作业模块可拆卸设于所述甲板上,所述第一起吊机与所述绕桩吊机之间形成第一对接口,所述第二起吊机与所述绕桩吊机之间形成第二对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建筑拆封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作业模块包括封堵台以及伸缩架,所述伸缩架的一端与所述封堵台相连接,所述伸缩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甲板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建筑拆封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吊机安装于靠近所述绕桩吊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起吊机安装于靠近所述塔楼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建筑拆封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端的角度范围为50°至80°,所述钝角端的角度范围为100°至1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上建筑拆封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端的角度为75°,所述钝角端的角度为1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建筑拆封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平台还配备用于转运拆解模块以及封堵作业模块的接驳船,当所述封堵作业模块从所述第一对接口移出至待拆解平台时,所述接驳船与所述第二对接口相接驳;
当所述封堵作业模块从所述第二对接口移出至待拆解平台时,所述接驳船与所述第一对接口相接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建筑拆封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为自升式板台,所述甲板的底端设有拖轮或者推进器。
8.一种海上建筑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作业平台移动待拆解平台附近,并摆放至适合与所述待拆解平台相对接的方位,将所述作业平台与所述作业平台相对接,并抬升至作业高度;
步骤二、将所述待拆解平台划分为井口区域和其余区域,将绕桩吊机转向所述井口区域进行模块的拆除作业,并将拆除模块临时存放于所述其余区域;
步骤三、将封堵作业模块从甲板滑出至所述井口区域进行井口封堵作业,将所述绕桩吊机转向所述其余区域继续进行模块拆除作业;
步骤四、当接驳船与所述甲板进行第一次接驳时,将所述拆除模块转移至所述接驳船并转运至岸上;
步骤五、当所述接驳船与所述甲板进行第二次接驳时,将所述封堵作业模块转移至所述接驳船上并转运至岸上,而所述甲板作为剩余的所述拆除模块的存放区域;
步骤六、待剩余拆除模块全部拆除完成后,所述接驳船与所述甲板进行第三次接驳,将剩余的所述拆除模块全部转移至所述接驳船并转运至岸上,完成拆封作业;
其中,当所述作业平台的第一对接口与所述待拆解平台对接时,所述封堵作业模块从所述第一对接口滑出至所述待拆解平台,所述接驳船与所述作业平台的第二对接口相接驳;
当所述作业平台的第二对接口与所述待拆解平台对接时,所述封堵作业模块从所述第二对接口滑出至所述待拆解平台,所述接驳船与所述作业平台的第一对接口相接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上建筑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五中,还包括:
利用所述作业平台上的第一起吊机和第二起吊机对剩余拆除模块进行整理,排列整齐并存放在所述甲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星际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星际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982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