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行驶状态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2541.7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董钊志;赵振东;孙健;丁立;王春海;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W40/08 | 分类号: | B60W40/08;B60W50/00;B60W50/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成 |
地址: | 21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行驶 状态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行驶状态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行驶状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车联网识别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核对,通过手机app向用户提供对应汽车行驶路线;S2、通过汽车外部检测装置检测汽车外侧路线情况并上传至云端,云端向驾驶对应车辆用户提供周围车辆的行驶状态;S3、采用汽车内部摄像录音装置对驾驶人员进行监控。该汽车行驶状态检测方法,通过检测驾驶员开车时眼睛疲劳度及车辆网驾驶预警系统对驾驶员作出对应指令所反应时间,即通过驾驶员脑电反应时间及操作指令动作的灵活性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提高了驾驶员对汽车行驶状态判断的精确性和灵活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行驶状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行驶状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常用的代步工具,无论是日常工作生活,抑或是自驾出行,汽车为我们出行带来便利,在为我们节约时间,享受旅途愉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的上升,交通事故带来的大量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已经是我们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汽车行驶检测方法是用来确定驾驶人员对汽车技术状况及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及汽车的行为状况检测的一种方式。
现有的汽车行驶状态方法是通过观察对应驾驶员是否超过持续3个小时驾驶时间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这样对于一些驾驶员没有超对应持续驾驶时间而出现疲劳状态的驾驶操作行为无法预知及部分驾驶人员进行换车持续疲劳驾驶操作的行为而无法识别,从而造成驾驶员在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正确操作手段或容易错过最佳时刻,而对自己和他人人身及财产安全带来危险,不能有效提高驾驶员的正常驾驶行为,且现有的汽车行驶状态方法一般对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是否进行超速及通过导航系统中判断汽车行驶路线的道路情况来判断汽车的行驶状态,对其车行驶的具体位置及汽车周围车辆的情况无法及时预知,当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遇到道路拥挤,及周围车辆恶意超车等行为,易造成驾驶人员因外部事件诱发的不良情绪,而造成不良的驾驶行为,如例如恶意超车、会车和频繁变道等,异常驾驶行为会给道路交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行驶状态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行驶状态检测方法,具备提高了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同时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汽车行驶状态方法是通过观察对应驾驶员是否超过持续3个小时驾驶时间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这样对于一些驾驶员没有超对应持续驾驶时间而出现疲劳状态的驾驶操作行为无法预知及部分驾驶人员进行换车持续疲劳驾驶操作的行为而无法识别,从而造成驾驶员在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正确操作手段或容易错过最佳时刻,而对自己和他人人身及财产安全带来危险,不能有效提高驾驶员的正常驾驶行为,且现有的汽车行驶状态方法一般对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是否进行超速及通过导航系统中判断汽车行驶路线的道路情况来判断汽车的行驶状态,对其车行驶的具体位置及汽车周围车辆的情况无法及时预知,当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遇到道路拥挤,及周围车辆恶意超车等行为,易造成驾驶人员因外部事件诱发的不良情绪,而造成不良的驾驶行为,如例如恶意超车、会车和频繁变道等,异常驾驶行为会给道路交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不能有效提高驾驶员的正常驾驶行为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行驶状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车联网识别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核对,同时通过手机app向用户提供对应汽车行驶路线;
S2、通过汽车外部检测装置检测汽车外侧路线情况并上传至云端,同时云端向驾驶对应车辆用户提供周围车辆的行驶状态;
S3、采用汽车内部摄像录音装置对驾驶人员进行监控,采集驾驶人员的行为数据;
S4、结合行驶路线道路上信息,预算对应汽车运行数据,并对车内驾驶员及乘客行为监测,并对不符合驾驶行为进行评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25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货车厢
- 下一篇:一种线控四轮转向和驱动一体化悬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