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吸收构件及制造冲击吸收构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7980.7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2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三浦寿久;高柳旬一;小椎尾一成;早川宗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陈砚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吸收 构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冲击吸收构件(10、10A、10B、10C),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侧构件(20),所述外侧构件(20)是中空的,并且由金属制成;以及
内侧构件(30、30A、30B、30C),所述内侧构件(30、30A、30B、30C)被保持在所述外侧构件(20)中,其中:
所述内侧构件(30、30A、30B、30C)包括木质构件(31、31A、31C)和支架(34、34A、34B、34C),所述支架(34、34A、34B、34C)由固体树脂或金属制成,并且所述支架(34、34A、34B、34C)与所述木质构件(31、31A、31C)成为一体;
所述内侧构件(30、30A、30B、30C)包括保持结构(40),所述保持结构(40)被构造成将所述支架(34、34A、34B、34C)定位和保持到所述外侧构件(20);并且
所述外侧构件(20)包括一般部(21)和第一弯曲变形部(22)和第二弯曲变形部(23),其中,在所述木质构件(31、31A、31C)被布置在所述一般部(21)中的状态下所述一般部(21)在第一预定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预定方向垂直于在车辆碰撞时所述冲击吸收构件受到的冲击载荷(F)的方向,并且,所述第一弯曲变形部(22)和第二弯曲变形部(23)分别位于所述一般部(21)的在所述第一预定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处并且相对于所述一般部(21)在第二预定方向上弯曲和变形;所述木质构件(31、31A、31C)在与所述第一预定方向平行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保持结构(40)包括所述支架的支架部(35、36、37、35A、36A、37A),其中,所述支架部(35、36、37、35A、36A、37A)的两个端部分别延伸超出所述木质构件(31、31A、31C)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并且在所述第二预定方向上弯曲和变形,以便与所述外侧构件(20)的所述第一弯曲变形部(22)和第二弯曲变形部(23)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10、10A、10B、10C),其特征在于:
所述木质构件(31、31A、31C)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外表面部;并且
与所述外表面部成为一体的所述支架部(35、36、37、35A、36A、37A)具有比所述外表面部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10、10A、10B、10C),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4、34A、34B、34C)被设置成包围所述木质构件(31、31A、31C)。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10、10A、10B、10C),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4、34A、34B、34C)由具有柔性的固体树脂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10、10A、10B、10C),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构件(20)具有柱状形状或管状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10、10A、10B、10C),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构件(31、31A、31C)具有细长的柱状形状或细长的管状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车体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车体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798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