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零序电流抑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1022.2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4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姚飞;李杰;刘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21/14 | 分类号: | H02P21/14;H02P21/22;H02P2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绕组 永磁 同步电机 电流 抑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零序电流抑制方法,包括:建立预测模型,将所述预测模型进行离散化,对不同电压矢量作用下的电流预测值及其对应的共模电压大小进行预测计算;设计价值函数,对电流预测值和共模电压进行评价,通过价值函数计算得出每一组电流预测值和共模电压的价值函数值;对所述每一组价值函数值进行比较评价,选择价值函数值最小的一组电流预测值对应的电压矢量作为最优电压矢量,并作用于下一个采样周期;根据所述最优电压矢量和其对应的共模电压大小,计算并优化所述最优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本发明能够有效抑制零序电流,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提高电能有效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零序电流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因其结构简单、噪声低、功率密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电力传动设备等领域。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绕组有三个端子分别由UVW三相供电,绕组另一端则连接在一起形成中性点。而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则是将另一端的中性点打开同时由另一台三相逆变器进行供电,而其他结构均保持不变,从而形成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根据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电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电源共直流母线型、混合供电型和隔离双电源供电型,其中共直流母线型因其结构简单、仅需一个电源,节约成本而被广泛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在交流调速领域内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被广泛研究和应用。随着控制器的发展,模型预测控制也越来越受到了无数学者的青睐,不断开展广泛研究。模型预测控制又可分为连续型模型预测控制和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其中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具有控制概念简单、动态响应快、多目标约束等优点。同时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模型预测磁链控制。
目前,对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算法大都是来自传统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算法的迁移,控制原理与控制效果基本一致。对于传统永磁同步电机和隔离电源供电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因其不存在零序回路,即使逆变器产生共模电压或反电动势存在三次谐波也并不会产生零序电流。但是,共直流母线供电的系统存在零序回路,零序电流则会产生,零序电流的存在会使得电磁转矩中产生一个六次谐波脉动,不利于调速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会消耗的更多的无功功率,降低能量的利用率。因此,对零序电流的抑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目前,对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零序电流抑制的研究基本都是通过控制调制过程来进行抑制零序电流的算法研究。有学者提出使用不含共模电压的电压矢量,以此来抑制零序电流,但是并不能对反电动势三次谐波进行控制补偿,因此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采用不产生共模电压的电压矢量降低了直流母线的利用率。还有学者提出SPWM调制和PR零序回路控制,或者SVPWM调制和PR零序回路控制。采用PR控制器可以对共模电压和反电动势三次谐波进行补偿控制,可以实现较好的控制性能,但控制结构复杂,计算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零序电流抑制方法,能够有效抑制零序电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零序电流抑制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预测模型,将所述预测模型进行离散化,对不同电压矢量作用下的t(k+1)时刻的电流预测值和所述电流预测值对应的共模电压大小进行预测计算;
步骤(2):设计价值函数,对所述t(k+1)时刻的电流预测值和共模电压进行评价,通过所述价值函数计算得出每一组电流预测值和共模电压的价值函数值;
步骤(3):对所述每一组价值函数值进行比较评价,并选择使得价值函数值最小的一组电流预测值对应的电压矢量作为最优电压矢量,将所述最优电压矢量作用于下一个采样周期;
步骤(4):根据所述最优电压矢量和所述最优电压矢量对应的共模电压大小,计算并优化所述最优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10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