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化床间壁换热再生耦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1274.5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7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姚秀颖;李建涛;卢春喜;刘梦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C10G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侯玲玲;张印铎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间壁 再生 耦合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流化床间壁换热再生耦合装置,其包括:第一流化筒体,其具有空腔;耦合件,其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空腔内;耦合件将空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换热腔室和再生腔室;换热腔室上设置有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再生腔室上设置有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换热管,其贯穿耦合件,且换热管上设置有伸入换热腔室内的第一换热部和伸入再生腔室内的第二换热部,换热管内设置有相变介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用于供相变介质分别与换热腔室和再生腔室内的催化剂进行换热;且相变介质换热后能发生相变以能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流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流化床间壁换热再生耦合装置,其能有效利用余热,调节不同体系的热平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流化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化床间壁换热再生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重质化和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日益加重,在世界范围内对车用汽油质量的要求愈加严苛。车用汽油标准要求汽油硫含量低于l0ppm,烯烃含量低于15v%,辛烷值维持在93以上。因此,生产高质量汽油的标志在于在硫含量和烯烃含量同时降低的情况下提高辛烷值。催化裂化工艺过程生产了70%以上的汽油,30%以上的柴油和30%的丙烯,所以在现有催化裂化技术的基础上生产高品质汽油和最大化生产化工产品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环保的解决方式。
为了满足炼化一体化需要,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双反再系统汽油高品质化与重油催化裂化耦合装置进行处理。具体地,在原有催化裂化装置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第二再生系统,对汽油或轻油进行改质,提高加工深度,进一步生产化工产品。具体耦合方法是在原催化裂化装置的第一再生器旁边,设立专用催化剂再生的第二再生器,将第一再生器的高温烟气引入第二再生器的底部,为催化汽油高品质化改质反再系统补充热量,第二再生器的底部安装空气管道引入空气,使专用催化剂流态化并在第二再生器中进行再生;再生后的专用催化剂进入催化汽油高品质化改质反应器与催化裂化汽油馏分进行接触、汽化、混合和反应。该发明将常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中烧焦放出的过剩热量为热量不足的催化汽油高品质化过程所用,可实现生产高品质清洁汽油、增产高价值化工产品等目的,且生产的清洁汽油可以满足环保法规要求,化工产品可为炼化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持。
但上述以高温烟气的形式将第一再生器内过剩的热量引入第二再生器为其供热的方式,由于气体的比热容远小于颗粒的,因此烟气与颗粒的换热量难以到达第二再生器中催化剂的吸热量需要,同时高温烟气流入第二再生器,会携带部分催化裂化催化剂,降低催化剂整体性能。进一步,当第二再生器需要较大的换热量时,烟气量的增加,不利于气体的均匀分布,影响再生效率。由此,针对两种催化剂颗粒的换热,现有技术通过采用两种粒径差异较大的催化剂颗粒,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换热。但为了保证催化剂颗粒的高效分离,大颗粒的尺寸将远远大于小颗粒,而过大粒径的催化剂颗粒反应性能将显著降低,反应效率将明显受限。
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可采用间壁式换热的方式进行换热。具体地,换热器为含有管程和壳程的换热装置,管程为单管或列管式。热载体/冷却介质均以流化态操作,可以选择热载体走管程,冷却介质走壳程,也可以选择热载体走壳程,冷却介质走管程。管壳式换热结构中,管内颗粒流动和换热受换热管尺寸的限制,影响流化和换热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流化床间壁换热再生耦合装置,以能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流化床间壁换热再生耦合装置,其能有效利用余热,调节不同体系的热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1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溯源管理的教学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