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黄桃中酯/醇/酸三元混合物香气相互作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3354.4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2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牛云蔚;邓健鸣;肖作兵;陈丽年;张俊;谢永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黄桃中酯 三元 混合物 香气 相互作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黄桃中酯类、醇类、酸类,三种物质间香气相互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Feller加和模型,考察黄桃中酯类、醇类、酸类物质的三元混合物混合前后的阈值变化关系,并利用Origin 8.5软件绘制关系图,以此研究黄桃中酯类、醇类、酸类香气物质间的协同作用效果。本发明是一种全新的研究黄桃中酯类、酸类、醇类三元香气物质间协同作用的方法,弥补了香气物质间协同作用研究技术的不足,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直观可靠,适用性广泛,为黄桃产品风味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水果类香气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Feller加和模型研究黄桃中酯类、醇类、酸类物质香气相互作用的方法,属于食品风味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桃(Amygdalus persica)是蔷薇科、桃属植物的果实,果皮、果肉均呈金黄色至橙黄色,肉质较紧蜜而韧,果香肉厚。黄桃中营养是十分丰富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大量的人体所需要的纤维素、胡萝卜素、番茄黄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常吃黄桃不仅能提供维持大脑功能的热量,还可以调节身体中的脂肪代谢,祛除黑斑、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也能促进食欲,堪称养生之桃。
香气是水果及其加工制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评价其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黄桃香气物质的鉴定和筛选,对于香气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甚少,因此研究黄桃中香气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了黄桃的风味参数,有助于商业利益的传递,为黄桃加工产品的香气和香味的改善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在生产生活方面还有助于促进香精行业的健康发展。本发明旨在采用Feller加和模型探究黄桃中酯类、醇类、酸类香气物质间的香气相互作用关系,为香气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研究黄桃中酯类、醇类、酸类三元混合物间香气相互作用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研究黄桃中酯/醇/酸三元混合物香气相互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对于关键的单一酯类香气物质A、醇类香气物质B、酸类香气物质C及ABC三元混合物用果汁基质以2为稀释因子配置多个不同的浓度,通过三点选配法,感官评价分别测定A、B、C和ABC混合物的检测概率p,p=嗅闻闻正确人/嗅闻总人数,分别记为p(A)、p(B)、p(C)、p(ABC);因实际检测概率存在随机性,遂利用公式P=(3×p-1)÷2对检测概率p进行校正,减少实验误差,A、B、C和ABC混合物的校正检测概率P分别记为P(A)、P(B)、P(C)、P(ABC);
步骤2):利用Origin 8.5软件,对步骤1)得到的不同浓度得到的数据点绘制Log(浓度)-Ln[P/(1-P)]图,根据公式y=ax+b进行线性拟合,R应大于0.9,其中,y为校正检测概率的对数比,记为Ln[P/(1-P)];x为香气物质浓度的对数值,记为Log(浓度);a为拟合直线的斜率;b为拟合直线的截距;确定不同物质的浓度检测概率的模型,以此来计算出ABC三元混合物的阈值,根据实测阈值和理论阈值的比值,判断香气物质之间的香气相互作用关系。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果汁基质采用黄桃果汁基质溶液,或者用蔗糖、葡萄糖、果糖、苹果酸、柠檬酸与去离子水混合配制的模拟黄桃果汁基质溶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酯类香气物质A、醇类香气物质B、酸类香气物质C及ABC三元混合物用果汁基质分别配置9个不同的浓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校正检测概率P=1时,P取值0.995;校正检测概率P0时,P取值0.005,便于绘图时y轴取对数。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ABC三元混合物的理论阈值,通过加和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33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