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震属性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3755.X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3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万忠宏;崔京彬;李全虎;刘迪;姚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K9/00;G06F16/29;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周晓飞;王天尧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属性 处理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属性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基于不同的旋转因子组合对五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旋转叠加,得到多个叠加数据体;针对每个叠加数据体,将该叠加数据体中的单道地震属性数据分解为多个调幅‑调频属性信号,分解得到的多个调幅‑调频属性信号的数值叠加值与该单道地震属性数据的数值之间满足预设误差值,分解得到的所有的调幅‑调频属性信号组成属性信号集合;滤除所述属性信号集合中的噪声,再将所述属性信号集合中的调幅‑调频属性信号融合。该方案有利于提高融合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有利于为油气储层预测、流体识别、井位部署等应用场景提供有效、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及天然气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属性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地震属性是能够帮助我们增强目的层段视觉效应或者用数字描述目的构造的任何一种地震数据测量,是从地震数据里推导出来的关于地震波传播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或统计学特征的度量值,包括地震波的曲率、振幅、波形、频率、速度、衰减、倾角、方位等,长久以来地震属性的提取和分析技术一贯被用作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地震勘探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所获取的地震属性种类越来越多。如今实际运用与各种理论研究中,从地震数据中所提取的地震属性己多达三百余种。
随着地震属性数据的激增,一方面有利于地震解释,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地震属性的多解性问题一直困扰着解释人员,而多种地震属性间往往存在不一致与矛盾情况。为了解决多地震属性间的矛盾问题,同时提高解释的可信度,地球物理学人们便提出了综合利用多地震属性。叠合显示是最早的多地震属性处理手段,其借鉴于图像处理技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地震属性通过低叠合显示在同一图像条件下。虽然叠合显示有利于解释人员观察,但叠合显示的结果依然无法克服地震属性的多解、多种地震属性间不一致、矛盾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得多地震属性处理后的结果数据不准确、不可靠,不能为油气储层预测、流体识别、井位部署等应用场景提供有效、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属性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地震属性处理后的结果数据不准确、不可靠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
基于不同的旋转因子组合对五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旋转叠加,得到多个叠加数据体;
针对每个叠加数据体,将该叠加数据体中的单道地震属性数据分解为多个调幅-调频属性信号,分解得到的多个调幅-调频属性信号的数值叠加值与该单道地震属性数据的数值之间满足预设误差值,分解得到的所有的调幅-调频属性信号组成属性信号集合;
滤除所述属性信号集合中的噪声,再将所述属性信号集合中的调幅-调频属性信号融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震属性的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地震属性处理后的结果数据不准确、不可靠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
叠加数据体获取模块,用于基于不同的旋转因子组合对五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旋转叠加,得到多个叠加数据体;
分解模块,用于针对每个叠加数据体,将该叠加数据体中的单道地震属性数据分解为多个调幅-调频属性信号,分解得到的多个调幅-调频属性信号的数值叠加值与该单道地震属性数据的数值之间满足预设误差值,分解得到的所有的调幅-调频属性信号组成属性信号集合;
融合模块,用于滤除所述属性信号集合中的噪声,再将所述属性信号集合中的调幅-调频属性信号融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的地震属性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地震属性处理后的结果数据不准确、不可靠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37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