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3885.3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5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坂根泰树;铃木敬哉;三上孝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50/26 | 分类号: | B62J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蕴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 ||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具有:与前照灯(12)的周缘连接的前罩(8)、以及支承牌照(13)且在所述前罩(8)的下部安装的保持部件(14),该鞍乘型车辆(1)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保持部件(14)安装在所述前罩(8)的紧固部件(33)从所述前罩(8)侧突出,并卡合在所述保持部件(14),
在车体侧面观察时,从所述保持部件(14)的前端到后端向外方露出,
形成有所述紧固部件(33)所螺合的卡合孔(66a、67a)的凸台(66、67)不从所述保持部件(14)的底面侧突出,
且具有用于将所述保持部件(14)安装于所述前罩(8)的左右一对后侧臂部(61L、61R),
在所述后侧臂部(61L、61R)的内侧设置有在车宽方向中央形成有切口(65)的板状部(64),
所述后侧臂部(61L、61R)和所述板状部(64)之间,形成有在后侧两处以及前侧一处的凸台(66、67),
所述后侧臂部(61L、61R)作为在车宽方向左右露出的侧壁而构成,且在前方连结而构成前壁,并且,通过安装于该前壁的前侧突出部(60L、60R)而支承所述牌照(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14)所连接的所述前罩(8)的底面(36)朝向车体后方,向后上方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14)利用三个所述紧固部件(33),安装在所述前罩(8)。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14)利用三个所述紧固部件(33),安装在所述前罩(8)。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三个所述紧固部件(33)由靠近车体前方的一个所述紧固部件、以及靠近车体后方且在车宽方向上并列的两个所述紧固部件形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三个所述紧固部件(33)由靠近车体前方的一个所述紧固部件、以及靠近车体后方且在车宽方向上并列的两个所述紧固部件形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部件(14)形成、且所述紧固部件(33)所卡合的卡合孔(66a、67a)为在车体下方侧具有底部的有底形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部件(33)向车体下方贯通所述前罩(8),并卡合在所述保持部件(14)。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部件(33)为自攻螺钉。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调整所述前照灯(12)的光轴的调整部件(34)在所述前罩(8)的底面(36)的车宽方向中央露出,
在所述保持部件(14)的车宽方向中央形成有开放了车体后方侧的切口(6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34)收纳于在所述前罩(8)的底面(36)设置的凹部(35)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38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
- 下一篇:用于从片材叠层中自动抽取片材的改进的分离装置